李雅麗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要“知行合一”注重學生思考,角色定位要準。
關鍵詞:淺談;數學教學;回歸本真
引言:課改到今天,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逐漸從熱熱鬧鬧的形式回歸到實實在在的本質上來。以往的教育教學從“一言堂”轉化為“群言堂”,課堂中由自主學習轉化成了合作學習,重視多樣形式課堂的呈現,忽視了教學的實效和本質。當教師們反思和審視“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時,他們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也從豐富熱鬧的環節上轉移到教學的實際效果上來。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動力需要教師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靠教師來調動,而我們應指導學生的是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與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談一些淺顯的認識。
一、 教師要“知行合一”
教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決定教師教學的方向,目前來看我們的教師都能對學科教學理念夸夸其談、倒背如流,可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舉措確不能很好地體現教學理念的要求,理念與行動兩張皮。所以我們的教師不缺教學理念,而是要靜下心來思考我們在教學中怎樣才能把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才是關鍵。
很久以前我們就認可孔老夫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主張,但在教學中真正實施分層教學的卻屈指可數 ,我們更多的時候都是整齊劃一的教學,這無疑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主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需要什么,教學要滿足學生的需要,即: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孩子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這樣我們在教學中要處理好面向全體與個性差異的關系,使我們的數學教學對每一個孩子有用,這也正應了標準中所倡導的“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這句話。我認為“良好”一詞的意思就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提高。
二、數學教學要重學生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學生主要的智慧努力不應當用到記憶上,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去。盧瑟福也對學生說過:“不要死記硬背,也不要滿足于做實驗,而要學會思考;只有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獵取到知識,取得成就。” 思考是一種緊張的、愉快的腦力勞動,對于一個養成思考習慣的人來講思考的確是一件美好、誘人而富有趣味的事。相對而言學生學會思考他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有趣。
數學教學的關鍵就是教會學生思考,課堂教學的設計不是嘴上的活躍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活躍,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探索知識的思考空間,提出有思考性的數學問題讓孩子的思維動起來,讓學生在不斷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那么在教學中該如何教會學生思考呢?這也是我們每位教師值得靜靜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要使學生善于思考首先要讓學生對數學有探究興趣,要激發學生敢于、善于提出數學疑問,也就是要學會提問題,學會問“為什么”。學生學習數學的實質就是一個思考過程,就現在的新課程特別強調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在課堂上要盡量放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思維的主人。教師在課上可以多問問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方法,啟發學生思考。要會引導學生反思和有條理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想方設法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去思考,合理提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一旦有了思考的環境,孩子們就會變得活躍,我覺得思考是數學學習通向有目學習的最佳道路。數學學習的過程正是通過靜靜地思考才可以讓學生嘗到學習的樂趣,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有了思考才有思想。我們切忌把孩子教育成整齊劃一的、思維方式呆板的人,這樣既壓制了一部分孩子的發展,也難為了一部分孩子,這是不符合教育的本質的。在這里我想借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在課堂上我們要做兩件事:
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這很好理解,一定范圍的知識是學生思考的根基。
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只不過我們做后的效果不一樣。我認為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不知看了這兩句話后你有何感想呢?你是否也應靜靜思考你的教學呢?
三、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看到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學生發言的自由度也高了。同時,我們也看到教師的角色有些迷失,他們不敢引導,引導不夠或引導過度的現象屢屢出現。所以我們要深刻反思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使教學有效。我覺得要想實現師生間實效的互動學習,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的方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把握要張弛有度,教師要教學生學不會的問題,解學生解不了的問題, 教師還要防止學生受一些直觀的因素的影響,使思維因“旁逸斜出”而偏離主題。教師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應兼顧引導的激勵性與導向性,當學生偏離數學活動的軌道時,思維在無價值的漫溢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對學生的活動做出迅速反應,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內容進行探究學習。引在學習的疑點處,導在學習的關鍵處,使學生由漠然變得清醒,發揮教師的價值,提升課堂實效,回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本真。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是互動完成的,課堂形式的多樣化是必要的,但是缺少了課堂教學所應達到的效用,那么不管怎樣豐富多彩的形式都于事無補,教學行為的效用是我們課堂教學行為的首要原則,讓我們遠離那些花哨的形式,親近實實在在的效果,真正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真實有效的作用使數學課堂教學扎實有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