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婕
摘 要: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寫作,而寫作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敗,都會影響全盤的培養計劃。初中的寫作與小學的寫作,在方法、思維等方面存在許多的不同,學生的發展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關鍵詞:學段;寫作;銜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關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寫作教學方面的劃分是第一學段是“寫話”,第二學段是“習作”,第三學段是進一步“習作”,第四學段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始訓練“寫作”。
一、寫作教學的現狀
雖然在寫作教學的銜接上面臨種種問題,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順利地掌握了寫作的竅門,在第四學段的寫作學習中表現優秀。這部分學生通常有巨大的閱讀量和敢于抒寫真情實感、自覺寫作的意識。首先,大量地閱讀文學作品是學生寫作實踐的前提,其中,學生大量閱讀當下的時文、流行文學作品,甚至是流行歌詞,對其寫作很有啟發,也最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一些學生敢于也樂于在寫作中分享真實的經歷和體驗,這樣的文章以情動人,且往往極具個性,因為學生平時就有寫作的欲望,課外有寫作的習慣,小詩、心情日記、微博,處在青春期的他們有著千言萬語想要傾訴,文字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第三,第四學段的寫作與第一、二學段的“寫話”不同,要求寫作者要有章法,文章要有中心和起承轉合,因此學生自身能否樹立一種寫作的意識,就成了其能否順利過渡的重要因素。
二、寫作教學的銜接策略
1.第三學段寫作教學的銜接策略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在第三學段,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這就像初學書法要學好握筆,初學樂器要學好姿勢一樣,要讓學生的腦中樹立一種中心意識、結構意識。作文時要養成先構思、再寫提綱的習慣;文章寫成以后有讀兩三遍并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同時形成學生間樂于分享、討論,敢于點評修改,勇于接受他人意見的寫作氛圍。這樣學生的寫作才會不斷地進步。
第二,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會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可是只依靠學校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家庭的氛圍、父母的言傳身教更能影響孩子。學校與家長之間應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閱讀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指引。鼓勵為主,以身示范,樹立榜樣,開展閱讀活動,及時贊許在寫作中善于運用閱讀過的材料的學生。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泛讀與精讀結合,積累與運用結合,記憶與創新結合。給學生充分的閱讀自由,適時推薦學生喜歡的時文、流行歌詞等。對學生積累的好詞好句要提供運用的語境,培養學生的語感,鼓勵學生大膽運用積累的材料,大膽地改造創新舊的材料。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發揮閱讀對寫作的作用。
第三,引導學生關注自我的體驗。第四學段要求學生寫作逐漸內化,表達自我的特殊體驗。在第四學段關注自我、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家庭、關注校園生活等的寫作訓練主題中,追根溯源還是關注自我在自然、社會、家庭、校園中的獨特體驗。而第三學段的習作練習還只是浮于觀察事物的表面。因此,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同時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并且將其訴諸文字。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體驗的差異性。
2.第四學段寫作教學的銜接策略
第一,培養濃厚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精心創設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在學習寫作的初期,應給學生營造寬松的環境,不失時機地鼓勵贊許,樹立其學習寫作的信心。應認識到學生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連續性,學生雖然升入第四學段,但是他們并不會一日之內就完成轉變,因此要善于發現學生寫作上的閃光點,尤其是鼓勵他們敢于抒寫真實的體驗。在寫作練習課上面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心理,且學生剛剛進入初級中學,在新的學校、新的老師面前,極其渴望獲得關注和肯定,教師抓住時機,使其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促進其對寫作的內在動力。
第二,明確好文章的標準。近十年來的初中語文教材基本以文選形式組織編制,寫作指導只是與口語交際、綜合性活動合在一起,提供的只是寫作訓練的話題,基本沒有針對學生寫作的指導性文字,因此當下的寫作教學基本是依靠一線教師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的。對于文章的評判標準,一直是師生一起盲人摸象。教師個人各有一套標準,學生則基本靠猜,這種無方向的摸索導致寫作教學的低效。因此在第四學段就必須讓學生心中明確寫一篇合格的文章必須要具備哪些條件,而一篇優秀的文章一般有哪些特點。
總之,從第三學段到第四學段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尋找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既要注重中小學的作文方法,思維個性的銜接,又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變化。讓每一堂作文課始終在愉悅的情景中進行,每一位同學都樂于參與,主動思維,把愉快教學完完全全貫徹到作文課堂中去。
參考文獻: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