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
【摘要】近些年來,教育改革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尤其是在小學數學中,數學老師將如何培養小學生們的創新意識成為了教學的重中之中。本文將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應遵循的原則入手,并以此為基礎,提出與之呼應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教學原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093-02
一、前言
伴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與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創新,積極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在生活中,創新運用在各大領域。而作為傳播知識的有效途徑--教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應作為數學老師的首要教學目標。只有老師本身了解什么是創新、怎樣才能創新,不斷樹立創新意識,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目的與目標。
二、創新意識的基本原則
1.質疑性原則,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要想追求更多的知識,第一步要進行質疑,教師要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對教學任務設置提問環節,激發學生不斷思考與質疑的意識。學生發現問題,為了追求真知,會積極探索問題,不斷提出問題,并有動力去解決問題,從而有利于順利開展數學創新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在發現問題的基礎學習知識會激發學習的求知欲;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提問環節,激起學生們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2.主體性原則,挖掘學生創新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設立教學目標的同時,要緊緊抓住以學生為中心,為促進學生的發展進而開展一系列創新活動。而在現在的課堂上,學生們的表現太過于被動,教師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并且知識機械的在傳授知識,不管學生們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只是像和尚念經般的傳到學生耳朵里,學生們大多呈現為“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狀態。所以,在培養學生的創意意識的前提就是讓學生掌握主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改善教學方式,積極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想問題方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實踐性原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教學,難免會呈現抽象的理論知識的情況。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并不喜歡枯燥乏味的呆板理論,他們生性活潑好動,喜歡動手,實踐性操作。這對于教師而言,在課堂上,要用活潑生動的言語去傳授知識,將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有趣快樂的游樂場,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知識性原則,啟發學生創新意識
知識時一切的來源,是一切之本,基本技能、活動、經驗與思想是知識所包含的四個基本要素,如果說知識是基礎,那么創新是基本的升華。在哲學上講,意識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的總體反映,是一種精神支柱。都說創新開始于問題的發掘,人們在帶著問題出發,去思考問題,在強烈的思考問題的基礎上去推動自身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產生創新的欲望,梳理積極的創新目標。教師在課堂上要將最基本的知識點講清楚,是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發散思維,提出新的問題,并不是簡單機械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力,才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創新意識的基本策略
1.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于小學生花一樣的年齡而言,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討厭呆板傳統“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模式,更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設置有趣的環節,提出有趣的疑問,活躍好課堂氛圍,對于小學生而言會激發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學習的渴望,從而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從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出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從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出發,將一些新鮮事物帶入課堂。例如:教師在講解“幾個”和“第幾”之間的區別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生感興趣的動畫進行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說一說動畫中都有那幾個小動物,誰在賽跑中取得了第一名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2.積極創造和諧的教學模式
單方面的教學、解答疑惑對于現代化的教學顯然已不受用,要想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拓展新的教學思維,可以在課堂上采取新的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還可以設置有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發揮自主表達權,逐步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講解應用解題知識的過程中,因為其實際應用性較強,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設計生活賣水果的情境,讓兩個個學生進行蘋果販賣,不同的蘋果促銷,而多個同學對其進行購買,每個學生有的錢數相同,讓他們進行自由購買,看誰購買的蘋果最多。這一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參與其中,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將知識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促進其實際應用能力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3.積極發展求異思維的思考模式
求異思維,顧名思義,追求不同尋常的思維模式,又稱為發散思維,要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解與思考問題,其中靈活性、變通性特征明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置與眾不同的問題,憑借著學生們掌握的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運用求異思維解決問題。因此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找準知識點的同時,激發學生們的質疑能力,發散思維,大膽提出問題,積極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近些年來,創新在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本文而言,想要達到完美的、一蹴而就的創新模式是近乎不可能的,這就要求老師要掌握學生是教學目標的主體,實施質疑性、主體性、實踐性等創新意識的原則,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打造和諧的課堂,創造積極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陳文東.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J].教育版.2013(1):17.
[2]周鴻主.創新教育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155-178.
[3]趙光禮.數學素養新思維[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13.13.
[4]王新民,曹一鳴.“認真聽講”的功能特點分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3.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