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友愛
摘 要:師生互動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并對知識進行獲取和建構。師生互動模式作為當今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互動和合作要求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靈活的教學手段等教師專業素養。但目前針對師生互動模式對教師專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關鍵詞: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專業發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角色互換
21世紀是以科技和人力資源為社會發展核心要素的世紀。當今,科技的進步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發展,教育質量和水平有賴于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因此,當代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教師專業發展,對社會來說,關系著中國教育的品質和人才質量;對教師來說,則關系著教師的生存狀態和生存質量。為了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性,實現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要豐富課堂師生的互動關系,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雙向的、多向的互動關系,在與學生的互動和對話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素質。
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教師的主體作用,師生互動不夠,師生互動對教師專業的影響有限。“學科教學是課程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庇纱丝梢姡瑤熒邮切抡n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筆者在師生互動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的研究中所涉及的對象學校不局限于一地一校,而是包括了援疆教師所在的新疆喀什疏附第二中學在內的四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變革。廣州市玉巖中學作為廣州市黃埔區優質教育排頭兵,近年推進“先學后教,先做后講”教學模式;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推進“全效共振”課堂;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嘗試“學案導學,分層教學”教學模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強化了師生互動合作、推動了教師專業發展。本文結合筆者在各個不同區域的不同層次學校的嘗試、推進、強化上述各種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考查師生之間如何開展互動,以及在不同的互動模式下,教師的專業發展如何得以有效實現,對如何完善上述教學改革和模式進行反思和提出個人見解,從師生互動的角度研究和論述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一、師生互動內涵
師生互動,從本質上來講,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師生之間進行的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的過程。它是師生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目的,利用不同方式讓對方接受自身特備情景的過程。師生互動既能夠在課堂中實現,還能夠發生在課外的交流中,它強調了人與人的交互影響,使師生產生了教學共振,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師生互動意義
新型的課堂必須強調課堂互動,以學生發展為根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師生之間和諧、友好的互動是學生個性心理得以發展的重要背景和條件,學生不僅受到情感的熏陶,也將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良好的師生互動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更多對話和互動的機會,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教師也會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感受到育人的自豪感。只有師生在溝通和交往中有互動,體現出各自在課堂中的地位,課堂才能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通過對廣州市玉巖中學、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改革背景下的師生互動進行跟蹤、分析、反思與研究,發現教師結合課堂模式變化,高效進行師生互動,有效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不同層次學校,甚至不同省區的師生互動模式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做分析,學校都在著眼于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力圖引導學生成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師生素質均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成長。因此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應是教師將學生作為具有主動性、獨特性的生命個體來看待,幫助學生有意義地學習,主動地進行建構的過程。
(一)語言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形式,以知識為載體展開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經常采用直接教學:提問、設疑、反問、表揚等教學方式,這樣做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在這個環節中需要良好的教學節奏、言語措辭、語氣停頓和及時反饋等。這一舉措不但使學生有了學習熱情,也便于教師通過學生的表現來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還為后面的講解和新問題的提出做好了準備。
(二)情感互動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需要用情感來交流。“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個會意微笑、一句溫暖話語、一個關愛動作,都會在學生的心里蕩起一陣陣漣漪,那些在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學業發展潛力的積極評價、賞識態度的學生,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得到肯定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增加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相反,教師對學生的消極評價和態度會消弱學生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三)思維互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具有可探索性、有趣味、激發學生思維的數學互動情景,并與學生一起探究,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了解數學抽象化世界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促進全方面能力更好發展的目的。
(四)角色互動
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放下架子,走向學生,比如,教師坐到學生的位置上,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他們站在三尺講臺前,思考和解答同學們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問題。在過程中,充分鍛煉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交流的能力,呈現和展示教師的思維。通過角色互換,實現師生間的平等互動與交流。讓課堂成為師生語言、思維的叮咚之泉。
三、師生互動模式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新課改提倡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內容的研究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師生關系的藝術家,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必要時甚至可以積極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師生雙方的情感和精神交流是建立融洽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同時也是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條件。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是教師靈感的重要來源,亦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保證。endprint
(一)師生互動模式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強化互動
問題是思考的起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提出、設計問題。
1.精心設問
在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要提問的問題。這些問題,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僅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些問題,應力求難度適中,太淺顯的不必問,太艱深的不宜問,難度較大的可分幾步問??傊淖冋n堂提問的隨意性,而把提問設計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
2.巧妙啟發
如何向學生提出問題,對課堂提問的效果有重要影響。問之得當,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發展學生智能。問之不當,則往往啟而不發,最后還是變成教師自問自答。把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小問題,由淺入深逐步追問,讓學生既細致地了解了問題的構成,找到了最終的答案,又有助于養成尋根究底的良好學風。
3.因人施問
因材施教是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應用于課堂提問中,則應該因人施問。每一個問題對于答問的學生都屬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而每一個學生都有得到老師提問并得到肯定性評價的機會。對偶爾回答不好的學生,除應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處外,要注意在較短時間內再給他一次答問成功的機會。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學困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師生互動模式要求教師凸現學生主體,強化互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養成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良好思維習慣,教師要創造一個生生互動的環境,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讓學生分組合作、互相討論、實驗探究。這樣學生既是探究者、又是合作者。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得到落實和凸顯,既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也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需要。在互動中對話,將使學生真正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關注學生,要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只有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才能從容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質疑。教師應努力改變教學方式,激活課堂氛圍,這就要做到師生間、生生間多交流,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式的主體化交流網絡,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活躍的狀態。
(三)師生互動模式要求教師通過問題討論,提高能力
讓學生進行討論和爭論,可以形成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在交流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艱辛探索,去體驗成功的愉悅,同時,能夠提出問題本身就是進步。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碑斎?,要想解決問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只能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所以,采用這樣的形式既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
師生互動是一種在教學情境中師生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活動。通過交流,師生可以互相了解和影響,達到人際協調,課堂氣氛融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師生教學互動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活動是師生交互作用的雙邊活動,教學中我們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學得如何;同時還應該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積極。師生課堂教學交往有助于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互動教學中,師生都清楚自己受到對方的重視,相互關心。互動允許個體展示其獨特的個性和創造力,是獨立自主的坦誠相待,有利于維護并促使其滿足。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交往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人格魅力:師生良性互動的基石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首先是以學術權威的形象出現。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師生交往與互動的成效。教師如果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就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和高度評價,從而增強互動的有效性。反之,則會使學生失去求學熱情,師生互動則呈現低效。同樣,教師的人格作用也是如此。教師若具有極高的人格魅力,表現出熱情、公正、誠實、謙遜等人格特征時,便會得到學生的信任。相反,若教師表現出冷漠、偏袒、虛偽、粗暴等人格特征時,將會失去學生的信任。教育中最忌諱的是偏袒。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卻得到不同的處理,學生會感到不公平,教師的威信也會降低。教師誠實與否同樣很重要。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在學生心目中就會大打折扣,嚴重抵消教育效果。所以,教師應注重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人格魅力,樹立真正的學術權威和人格楷模的形象,就會產生一種親和力,有利于建立起高效的師生共享的互動平臺。
(五)展現教師寬容一切的胸懷:師生良性互動的保障
教育需要寬容。寬容與其說是一種教育策略,不如說是開啟學生心靈的一把金鑰匙。同時,寬容亦是一種人生境界。善待學生,善待學生的所謂錯誤或失誤。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賞而不是斥責,學生也不例外,而且學生會特別在意教師的態度。當學生犯了錯誤或沒能達到教師的要求,教師的一聲斥責不僅傷害的是一個心靈,還可能會斷送了他的整個人生。無論對何種類型的學生,教師的寬容都會春風化雨般融入學生內心,起到很大的教育效果。學生會對教師心存感激,還會用成績和良好的表現作為回報。寬容并不等于縱容,教師需要把握好這一教育機制,并將之巧妙應用于教育教學中,使師生互動更富有意義。
(六)營造平等對話和交流的氛圍:師生良性互動的核心
平等對話是指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平等是指“尊嚴和權利”的平等,是師生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這種相互尊重與理解會使教與學、教育與被教育的矛盾得以化解,形成一股合力。師生間平等的合作與交流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教育的“移情作用”,從內心接納學生,摒棄“管束”的心態,真正實現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往與對話。教師應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站在學生的角度處理教育教學問題。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也就實現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endprint
新課改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師生在溝通與平等對話中,取得精神上的交流。以交往互動為特征的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能有更多的溝通。教學交往中的溝通,常常要借助“對話”來實現?!皩υ挕辈皇茄哉Z的應答,而是雙方的“敞開”與“接納”,是一種相互傾聽。教學中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共同生成和創造“文本”,構造“意義”的過程。實現交往互動中的溝通與對話,它對教師的要求,不僅是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改變,而且有角色的轉換,還有個性的自我完善。學生的發展是在交往中實現的。在師生的相互作用中,教師會受到很多啟發,對學生會有更多的了解,這些無疑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無論是廣州市玉巖中學、廣州開發區外國語學校,還是廣州市黃埔區東區中學,都有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撥亂反正”的需要。三所學校在新的教學改革和創新中,教師的教學觀念獲得提高,課堂互動不斷深化,教師的教學面貌發生根本改變,教師真正實現從教書匠向教育專家的轉變。但是在教學變革走到深水區后如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這是擺在每個學校教師面前的問題。一位名師說過:“我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一起去探求真理,發現真理,開創教師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對話平臺?!钡拇_,教師要盡量消除自身的權威,放低姿態,淡化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知識的崇拜,使師生雙方都能在一個無拘束的、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進行“對話”,進行有效的“交往和分享”。在這樣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里,學生無拘無束的創意表達,能夠使教師獲得精神與能力方面的雙份“營養”,孩子們自然流露出的真、善、美能夠感染教師,而且他們極富創造力的回答也能夠給教師以啟發,促進教師在教學上不斷自我完善。
華東師大許紀霖教授曾說過:“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可以改變我的課堂?!笔前?!我們是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努力思考,努力踐行,努力嘗試改變自己的課堂,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得有效、精彩!讓自己趕快成長起來,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譚金鋒.學科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研究[J].大學數學,2007(3).
[2]葉子,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3]李寶波.課堂師生互動提高課堂效率[J].價值工程,2010(33).
[4]邵天琦.課堂師生互動與素質教育的整合[J].時代教育,2010.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