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靚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學習,要求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能在課堂學習中獲取知識與能力的雙重學習目標,并通過課堂學習來培養與完善自我效能感以全面提升自己的語文核心素養,以此促進語文成績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高中生;自我調控;培養策略
一、學習成績能夠得到教師的合理評價
作為一名高中生,學習成績就是一個階段語文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學生就會利用教師對學習成果的反饋情況,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成果作出評價,進而對語文學習作出新的規劃。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鼓勵,教師應該運用對學習成績進行分析的機會,與學生充分溝通,積極地鼓勵和支持學生。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成果不理想的原因,并針對原因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給予適當的指導。同時注意多關注學生的言行積極方面,針對學生的優點進行適度的鼓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促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評價和批評,都要從事實出發,一切以事實為基礎,對學生的學習和行為作出合理、客觀、公平公正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要針對學生的優點和缺點進行以事實為基礎的綜合評價。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除了要尊重事實,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比如:學生之間的性別差異、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差異、學生之間性格的差異等等,每個學生都愿意得到教師的尊重、表揚和鼓勵,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離不開教師的榜樣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平時的行為舉止,俗話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在高中語文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與教師的榜樣力量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示范,是學生學習的標桿,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每個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每個學生內心都會對教師的形象和教學模式有種期待,希望自己的語文教師會是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果學生認為自己的教師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自己對教師形象的心理期待,那么,就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希望語文課能夠有趣味性,語文的教學和學習是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對于語文教師而言,講課富有趣味性能夠更讓學生喜歡。學生都喜歡講課和生活容易親近,平時對學生關照較多的教師。教師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的講課就是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每一個舉動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能夠與學生更多地互動和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能夠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支持,就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徑
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實現良好教學的基礎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信任教師的根本基礎,也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石。對于學生而言,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會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教師實現價值的重要途徑。學生對教師的看法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心情和心理的變化。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是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理解,關鍵在于教師科學的引導,學生愿意服從教師的教學安排和日常學習過程當中的指導,關鍵的影響因素在于學生對教師的看法。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學生的良好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高中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就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高中生活乃至人生都會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自我效能感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多關心自己的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找到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師是與學生朝夕相處的,因此,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課堂教學活動中,都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和關愛,從而更好地發揮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自我效能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在教學工作中積極運用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誗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