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筠
摘 要: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形象而直觀的,如何在抽象而邏輯性很強的數學課堂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需要合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多種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多媒體信息化;優化教學
在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信息技術也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廣泛的應用。實踐證明,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充分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低年級的數學課堂充滿智慧和趣味,讓低年級的學生善學、樂學、勤學。
一、信息技術變“靜”為“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任何知識的習得都是要付出努力的,通常過程也是相對枯燥乏味的。而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增加數學教學的有趣性、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就成了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多媒體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資源儲備和技術支持。它能讓靜態的知識動起來,將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認識》時,多媒體能動態顯示100以內數的組成,并將百羊圖動態加以劃分,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圈是10,幾圈就是幾個十,100里有10個十。幾圈再加上單獨的幾只就是幾個十與幾個一合起來。接著再將百羊圖分別排列到10×10的方格里,通過動態地顯示第幾只羊和一共幾只羊,巧妙地讓學生在數數中區別了基數和序數的不同含義,避免了枯燥的講解和記憶,并有效鞏固了100以內數的組成。
二、信息技術化“抽”為“直”,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我國現代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朱智賢說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如何才能使數學這門系統的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知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就能將一些抽象、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直觀、生動、有趣的視聽、動畫材料,從多方面調動學生感官系統,激發學生的思維動力,就能化難為易,讓學生更加樂于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節約了上課的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中,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和什么無關的問題,一直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傳統教學中,都是利用活動角實物,通過移動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然后把角的兩條邊拉長,發現不管角的兩條邊變長或者變短,角的大小是不變的。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于移動等原因,角的大小會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而且教師操作時,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很清晰地觀察到教師的所有操作,導致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學生依然不得甚解。如果這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操作就輕松容易多了,直接將要比較的角拷貝移動,與另一個角進行重合,學生就能清楚地比較出角的大小,再將角的兩條邊隨意延長和縮短,這個過程也可以讓學生來操作多媒體,學生就會發現無論怎么延長或縮短角的邊,都無法改變角的大小。這時再動畫演示操作的過程,鞏固感知的經驗,難題就能迎刃而解。
三、信息技術由“單”及“多”,豐富學生的課堂收獲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重視的是教師的“教”,以教師的教學思路為主導,不提倡學生自主地發散思考。課堂反饋通常只能關注個別學生的掌握情況,而忽略了大部分學生的課堂感受,造成了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著”的局面。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就能夠讓教師在備課時,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設計分層教學和練習,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課件中選擇不同的學習任務自主學習,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說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并且隨著交互式白板的廣泛應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變得豐富起來,教師可以及時收到學生練習的反饋結果,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掌握情況,從而調整自己下一步的教學策略,大大優化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現代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入融合中,交互式電子白板逐步在課堂教學中顯示了它獨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實現了課堂的多信息反饋,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教師也可以實時接收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想法和發現,擇取代表進行全班講授。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節約了課堂時間,優化了課堂效率。
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地了解掌握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上多些思考,多些實踐,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數學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碧珍.數學思維養成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胡慶芳.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