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吉波
摘要:小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從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經驗出發,密切生活與知識的聯系。培養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現實生活中探索數學的奧妙,不斷開發數學思維能力,拓展自身學習能力,獲得更多的數學活動經驗,為更深奧的數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聯系生活;發現數學;拓展實踐
一、 引言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出發,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探索,所謂情境,就是在對于具體知識的傳授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正確領引進入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場景,讓學生有著快樂的態度進行體驗。恰如詩人陸游的那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樣得來的知識在小學生的思維里才能產生系統的數學知識構建體系。達到開發小學生智力的目的。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這一知識時運用“小學生身邊的數學”進行開展教學活動,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二、 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小學三年級下冊《認識小數》的具體教學要求是: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能識別小數,讀寫小數。因此,在教學小數認識的切入點上,采取小學生最熟悉的老師身上具備的一些數據。如:王老師王老師身高1.75米,今年的年齡是38歲,從事教育工作17年,體重63.5千克,喜歡運動,每天晨跑20分鐘。請同學們為老師的這些數字分類。小學生通過對這些數字的觀察,很快就能分成兩組:整數38、17、2;小數1.6、63.5。小學生對小數認識有個輕松愉快的起點,而且容易激發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到自己的身上也要找一找屬于自己的數據,小數的印象就清晰地印在他們的學習思想之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對數字不敏感的小學生,這樣對小數近似“輕描淡寫”切入,能激發他們學好數學的極大熱情。從而把理性的數學學習態度轉變到感性的理解當中。
三、 巧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
在看似平常的小數認識途徑,降低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畏懼心理,在小學生欣喜原來“小數”就在老師身上的時候,及時激發同學們的思維: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還發現其他方面的小數了嗎?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問題提出的同時拋給學生的不單單是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更有對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身邊事物的教育意義。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數在等著自己去發現,用學到的知識到現實生活環境中具體認證,所學知識就是準確駕馭生活的最佳工具,沒有比實踐中獲得真理更讓人高興的事了。小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在這種天性的驅使下,會產生積極努力獲取更多數學知識,加強學習數學的信心,養成樂于思考的學習品質。面對熟悉而又不確定的問題,他們會積極思考,回憶在已知的生活經驗中還有那些數字是小數。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如動物園、植物園、樓群、超市等場所。大多同學會舉出超市學習用品的標價或其他用小數表示的數字。老師邊聽小數匯報邊把小數列舉的正確數字整理歸類。在學生充滿思考的狀態中講授小數的讀法與寫法,如3.5元、0.5元,2.8米、4.8千克等。可以有效地完成學生思維拓展的訓練,加強舉一反三的能力,實現教學深度的延伸。在對小數的讀法與寫法的鞏固練習中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我的小商店”,利用同學們自己的學具,書本,書包,衣物等物品,制作商品價格標簽。讓同學們親自動手先是在紙片上寫上物品的價格,然后讀一讀。讀出價格或說明物品長短,重量的數字。同座之間相互到對方“商店”詢問價錢或物品特點,在學習活動的游戲中加強對小數的認識,對小數的讀與寫。
四、 立足于生活鼓勵學生拓展實踐
對于小數的認識僅停留在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積極主動地探究驗證知識的實效性,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教材“讀一讀商品的價格,在表格中填出它所表示的意思”這一習題訓練,其目的就是讓學生感知小數的意義。在準確讀出以“元”做單位的小數后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小數表示了什么意思。探究在生活實踐你該如何支付所需要的錢數?小數點左邊表示的是通常所說的什么錢?右邊是我們日常中接觸的什么錢?結合生活習慣對整錢與零錢的認識,明確小數表示錢數的含義,知道現實生活中小數表示數的方便性和精確性。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也就對人民幣的面額產生了具體的認識,對于元、角、分的知識點化簡為易。購買物品的生活實踐里會有更多的方便運用。
生活中的小數使用較多的還有關于長度的測量教材編排長度單位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關于長度單位的進率,僅靠機械的死記硬背遠遠不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而且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針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僅憑數字是無法提高空間想象能力的。實踐出真知,到生活中尋找“長度”可以給出最直觀的印象,得出最有效的學習效果。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學生的學習用尺,需要卷尺、測繩等測量工具,測量過程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在測量的活動中要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被測量的物體,得到的測量結果等。在匯報測量數據時,同學們可以相互監督,用親自感知的實物可能有的數據判斷測量結果與所用單位名稱的對錯。然后歸納以米、分米、厘米、毫米做單位的物體有哪些,測量結果怎樣書寫才會在大型的測量工作中省時而高效?通過實踐之后,鞏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相互轉換可以有效完成,減少失誤,相關于長度單位的“聚”“化”問題因感知具體而降低互化時的錯誤。
五、 結語
小學階段的教學,是知識的傳授,也是對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探究更高深科學奧秘的能力引導。教育小學生認識到身邊的數學,是培養在生活當中的求知精神,小學生擁有一個求真、求實的學習理念,將是一生不斷追求進步的不竭動力。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緊緊貼近生活,教學過程中,只有努力構思教學方法,實施最有效的教學方案,科學地倡導學生,發現知識,學習知識,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才能為祖國培養智力能力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