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芳
摘 要:英語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因為和小學生的母語體系不相同,因此在學習上存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能夠講究方式方法,凸顯教育的藝術,則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保質保量地完成小學英語教學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導入的藝術、課堂提問的藝術、板書的藝術和結尾的藝術,從而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藝術;導入藝術;板書藝術;結尾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34
教學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教學藝術就是教師利用聲音、圖像、表演以及教學活動等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美的體會,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滿足感,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設計,充分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教學藝術比較復雜,在把握上也存在著很大的難度。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教學藝術更注重對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這樣,才能有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藝術化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藝術化的教學手段,具備藝術化的教學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而教學藝術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包括了教師個人的文化素質、思維特點、表達能力、儀容儀態(tài)等。一個講究教學藝術的英語教師首先會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用自身的干凈與整潔去影響學生,發(fā)出無聲的教育信號。再有,教師向學生傳達的表情、動作等等也是教學藝術的一部分,一個親切和藹的教師肯定要比嚴肅冰冷的教師更容易讓學生接近。小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讓學生愛上英語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教授這門課程的教師,這就需要依靠教師的藝術智慧來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一、英語教學的導入藝術
(一)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距離
“生活即教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簡而言之就是更好的生活。那么,在學習英語這門課程時,就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課本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驗,它和小學生真實的生活是存有距離的。這個距離可能會讓學生無法理解知識的重點,尤其是在兩種語言體系之下的學習,這種距離的障礙就會體現(xiàn)得更加明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熟悉的場景對于消解障礙很有幫助。在五年級的shopping一課的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購物環(huán)境,由學生扮演顧客們、店主、導購、收銀員等等,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語言完成購物,學生感受到了趣味,就會投入到學習中,用自己學習到的語言知識完成購物,習得技能。
(二) 創(chuàng)設懸疑,螺旋上升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小學生的本能。好的教育要保護本能、發(fā)展本能。所以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們“制造難題”。在閱讀課Helen Keller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呈現(xiàn)兩幅畫像,向學生提問“Who is she?”“Where is she from?”“Whats her job?”等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文本閱讀,在第一階段的閱讀完成后,讓學生回答問題。然后教師繼續(xù)提問“She is a special woman, why is she special?”然后學生進入到第二個層次的閱讀,并繼續(xù)為自己的回答組織語言,這種層層提問又層層閱讀的過程,完成的是學生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 直觀呈現(xiàn),精快好準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而且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xiàn)快速轉移的現(xiàn)象。直觀教學簡單明了,可以很好地彌補學生在認知上的這一特點。它開門見山地展示最核心的價值,讓學生進行學習。我們學習的場所classroom有著各種各樣的物品:desk、chair、blackboard……當我們進行這一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教師直接來呈現(xiàn)。除此以外,像是人稱學習、顏色學習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反復強化,精確傳達到學生的各個意識層面。
(四) 談話導入,全面參與
進入到高年級學習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可以圍繞一個話題和教師進行簡單的討論。因此,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課前設立一個三分鐘的free talk,幫助學生在英語環(huán)境中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free talk的主題不用非常大,一個小小的單詞也可以展開一段對話。例如以breakfast為主題的對話,“Whats your favorite food?”“What did you have for your breakfast?”等就是來源于生活中的一個小點,學生熟悉就能暢所欲言。
(五) 歌曲導入,烘托氣氛
小學英語課本中的英語歌曲很多,旋律朗朗上口,易于傳唱,可以被用來當作導入教學的手段。例如《Happy song》輕快的旋律讓人聽完身心愉悅,《Body》可以讓學生跟著歌曲中的單詞做動作,這些英語歌曲的信手拈來,可以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也會跟著活躍起來。
(六) 游戲導入,趣味實用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用游戲導入學習,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HELLO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和兒歌《找朋友》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唱著“找啊找啊找朋友”來到自己想要對話的同學面前,從whats your name?開始進行對話,游戲的目的不僅僅是游戲,所以游戲的形式也可以和其他各種形式聯(lián)合在一起進行表現(xiàn),只要可以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目的就可以。
二、英語課堂的提問藝術
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它有很多種類型,例如啟發(fā)式、比較式、遞進式、發(fā)散式。所有的提問都要以服務教學為目的,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有些問題沒有回答的價值,鍛煉不到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養(yǎng)成了不假思索、隨口一說的壞習慣,因此,每一個問題都要有一個核心主題。另外要特別注意提問的層次,讓問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能因為太簡單讓學生失去回答的興趣,也不能因為太難而抑制學生的積極性。endprint
問題的數(shù)量要適量,那些華而不實的問題不要出現(xiàn),“Is it …?”開頭的句式少用慎用,因為學生會不假思索地說“Yes”或“No”,提問要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主,開啟學生的思路。
提問的另一個大忌是在問題出來以后馬上要求學生回答,這個時候學生還沒有思考清楚,讓他們回答不僅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會因為錯誤次數(shù)太多,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這是提問的技巧,但是顯現(xiàn)出的是其中蘊含的智慧。
要承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而差異性會在方方面面體現(xiàn)出來,提問時教師要設計多個層面的問題,根據(jù)難易程度決定回答的對象。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同程度的學生對于英語的理解不盡相同,提問是一個了解學生想法的好途徑。學生回答之后,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回應,這種回應可以是語言上的,也可以是非語言的眼神交流、手勢動作等。學生會在教師的回應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趁此機會糾偏糾錯,多了一個和學生交流溝通的渠道。總之,提問中蘊含的藝術奧秘非常多,教師要善于在無形中將其轉化成有意義的技巧。
三、板書藝術
板書是教學的重要體現(xiàn)部分,是思維的軌跡,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結果。板書可以由教師完成,也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但是在實際的板書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板書的布局要合理,一塊黑板要把各個部分分割得條理清楚,有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有體現(xiàn)教學重點的,有學生的思考,有教師的總結。其次,板書的書寫要規(guī)范,教師要用自己的書寫告訴小學生,字是我們的第二張臉,所謂字如其人,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也是適用的。邀請學生共同完成板書時,教師也要以合作和鼓勵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有些學生到了高年級甚至可以在板書的設計上獨當一面,這就說明板書的教育是成功的。再有,板書要既簡潔明了又具有啟發(fā)性。讓學生一目了然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還能獲得思考的空間,這正如藝術形式一樣,享受的過程令人愉悅,過后也令人回味無窮。
四、結尾藝術
小學生注意力持久性差,一節(jié)課只有十幾分鐘的有效時間,在集中講授新課后,進行簡單的練習后,課堂教學就進入了尾聲階段。這個時候學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進入了一個相對較低的維度,教師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再加入一些藝術手段,把結尾推向一個新的小高潮。首先,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結尾,讓重點難點層次分明。其次,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為學生提煉出一些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據(jù)可依,有章可循,真正掌握英語學習的竅門。
綜上所述,一門課程的教學就像是一個藝術類別,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提高,也能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師要善用教學中的環(huán)節(jié),智慧地進行安排與設計,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土,在其中自由徜徉,學好語言,練好思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蔡麗.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藝術性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
[2] 余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3] 李健,馬志成.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