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思想意識不夠成熟,尚未建立正確的是非觀,難以分辨是非對錯,因此更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再加之小學生模仿力較強,因此教師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教育;行為習慣;規范協調
葉圣陶先生曾將教育的本質歸結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行為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生活學習中所形成的行為方式。對于小學教育者而言,要抓住小學這一行為習慣培養的黃金期,素質學生的健康個性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引導學生認識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兒童時期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兒童可塑性極強,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就會結出怎樣的教育果實。所謂好習慣收益終身,壞習慣累及終身正是這個道理。在兒童期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尤其巨大。這就需要家長和教師對這一問題提起重視,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認識到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進而主動配合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引導,在行為上有所轉變和約束。學校教育不僅僅以知識技能的傳授為主,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在好的行為習慣驅動下獲得更全面的發展[1]。
二、引導學生認識良好行為習慣的構成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需要使學生明白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這些好習慣會對生活學習有怎樣的影響;哪些行為習慣是不倡導的,對自己或他人會造成怎樣的不良影響,這些認知會影響學生主動摒棄一些壞習慣,規范自身行為。教師需要以《小學生守則》為出發點,使學生熟記各項守則和行為規范,可以利用班會、自習會、討論會等形式促進各項行為規范的落實,可以采取自我監督和相互監督方式,激發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的積極性[2]。教師還可以將班上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生作為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的帶動力量。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會形成濃厚的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修正氛圍,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優化校園文化氛圍,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完善校園學科建設,著力構建起以思想品德課為核心、班會與其它學科向輔助的行為習慣培養陣地,依托校園軟文化構架起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如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校園主題活動、宣傳欄、廣播等形式開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學生行為習慣培養中體現寓教于樂特點。校園活動不但能夠豐富學習的校園生活,同時還能成為德育教育開展的驅動力,通過輕松愉快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3]。如可以通過“勞動小能手”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立能力,通過“節約策劃”活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不浪費的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內容多樣、形式活潑,很受學生喜愛,同時也能夠使行為習慣培養擺脫硬性理論說教的束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的熱情。
四、教師要充分發揮表率作用
教師是除父母之外與學生接觸最多的角色,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與父母不同,更多的是信賴和尊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這就需要教師關注自身行為舉止,為學生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人師表,做到言出必行、言行統一。在工作、學習、教學等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成為學生學習的典范[4]。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能亂扔紙屑,如果教師只是在口頭上強調而沒有輔助性的,學生就會得過且過,認識不到維護班級衛生的重要性,更難以養成講衛生、為集體著想的良好的行為規范。如果教師看到教室里有紙屑,主動上前撿起并將其扔入紙簍,然后繼續上課,這一動作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產生思想震動并進行自我反思,長此以往,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會主動觀察教室里也沒有紙屑,并主動維護班級衛生秩序。所謂“空講百遍不如一次實踐”,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和引領學生,才能在學生心中形成強烈的觸動力,進而主動規范自身行為。
五、家校聯動,共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是行為上的表現,同時更是內心價值觀的形成與體現,這就需要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做到知行合一。不少學生在學校和生活中表現截然不同,如在學校主動幫助同學,積極參加各項校園活動,可能是衛生小標兵、助人為樂紅旗手等,但是在家中卻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雙重人格特點非常明顯
[5]。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與學生家長建立更加密切的溝通聯系,引導學生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并不是“作秀”,而是真正在行為上、思想上認識到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主動約束、主動提高,實現家校互動,真正實現行為習慣的內化作用。
六、結語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期穩定的過程,不但需要學生為之努力,更需要家長和教師科學的引導和督促。行為習慣的培養必須突出長期性和持久性,好習慣一旦養成,就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促使學生主動約束自身行為,為學生健康成長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 夏麗敏.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9):54.
[2] 楊美茹.好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基[J].內蒙古教育,2010(14).
[3] 李曉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與實踐——以濰坊市某小學為例[J].學周刊,2015(34):73.
[4] 張萬平.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學周刊,2015(17):17.
[5] 李志侃.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1(10):37+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