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珍
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群進入城市務工,這也是造成當前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教育困難的原因。由于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教育問題。教師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干預教育出發,以實踐調查與教學實驗的方法,探討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課外趣味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115
留守兒童心理教育已成為當今社會及教育領域面臨的重要問題。從現狀來看,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料,隔代教育導致一些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存在較大偏差。對留守兒童的相關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由于兒童長期缺乏父母關愛,以及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很多兒童的性格較為孤僻,部分兒童存在暴躁、散漫、抑郁、自卑等極端心理問題。
尤其是對于3-6歲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其身心成長與發育十分關鍵。因此研究組從幼兒教育的視角,以教學實驗的形式,采用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作為教學輔助方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進行教學實驗研究。
教學實驗研究對象為3-6歲留守兒童;教學實驗的內容包括:①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②結合留守兒童特征,科學地選擇合適的課外活動干預項目,并針對性地制訂干預方案;③以教學活動的方式實施為期3個月的心理教學實驗。
一、教學實驗的實施與結果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指標選擇
研究組從我區隨機抽查的幾所幼兒園進行調查訪談,共選入教學實驗的留守兒童62名,其中男童30人,女童32人;監護方式上,單親監護為14人,隔代監護為45人,其他監護方式為3人。從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狀況、恐懼癥狀、沖動癥狀等幾個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測試。
心理健康測試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在孤獨傾向、自責傾向、恐懼癥狀等方面表現得較為突出,而沖動癥狀方面亦有較為明顯的表現,但在可控范圍內。通過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對比發現,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明顯,必須引起學校及家庭的重視。
為了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教育干預,結合留守兒童特點與教學目標要求,研究組選擇孤獨傾向、自責傾向、恐懼癥狀與沖動癥狀作為教育干預指標。
以對比試驗的方式,將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指標進行測評對比,并記錄每個階段測評的結果,作為實驗結論的主要依據。對留守兒童采用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的教育干預方法,并通過對比,觀察由該干預措施引發的教學實驗變化,進而驗證該干預措施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作用。
(二)課外體育趣味項目干預設計
首先,結合3-6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以及該年齡階段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地選擇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項目選擇的依據主要包括經濟可行性、行為可行性、環境可行性、趣味性等。結合具體要求,教學實驗中的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選擇的是具有競賽性的“滑小車”“拍皮球”與“滾軸”。在教學干預過程中,將這些項目分為個人競賽與集體競賽兩種形式,并通過競賽形式激發留守兒童的競爭心與積極參與性。
其次,從教學實驗設計理念層面來看,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不合群”,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性格較為內向,有些兒童在行為上存在一定的自控能力較差的問題。因此,教學實驗選擇的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能夠引導留守兒童主動與他人交流,消除其自卑、自責感,培養其自信心,引導他們敢于冒險、不怕失敗的心理。
最后,根據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以及這個年齡階段兒童的身體發育特征,在教學干預項目實施之前,需要進行專門的活動設計,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教學實施中,要注意兒童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他們在參加趣味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性。
(三)教學實驗結果評價分析
在為期3個月的教學實驗結束之后,對留守兒童再次進行心理健康測評,測評的內容主要涉及教學實驗中所選擇的干預指標。結果顯示,經過3個月的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的教學干預,留守兒童在孤獨傾向、自責傾向、恐懼癥狀與沖動癥狀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好轉,各種指標均顯示出較為顯著的改善。這說明經過科學的教育干預,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通過與非留守兒童的對比,最終可以確定,這種心理健康狀況的好轉,是由自變量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引起的結果。
在實際教學實驗及測評結果的分析中發現,雖然經過3個月的教育干預,而且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僅為達到了良好的水平,這是因為為期3個月的教學實驗周期較短的原因。由此可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而非短期矯正即可獲得理想結果的,這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家長與教師不斷合作,積極地去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課外體育趣味項目干預成效分析
在教學實驗結束之后,通過對教師與家長進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師層面,多數教師認為課外體育趣味活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自信心提升,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人際交往能力改善,不再過于內向與靦腆;在家長層面,多數家長表示,經過教學干預,孩子的變化很大,比以前更大膽一些,更愿意與家長交流,也有足夠的勇氣融入到陌生環境中。
二、教學實驗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教學實驗的總結可知,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進行教育干預:一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體育趣味活動項目;二是學校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機制,以便開展層次教育;三是學校積極與家長溝通,獲得家長的幫助,充分發揮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 崔延湊.留守兒童課外活動中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J].華人時刊(校長版),2013(12).
[2] 李志杰.體育活動可改善留守兒童的厭學及心理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