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近幾年的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斷加強,對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概念的灌輸也不斷深入,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國學經典中的一些詩文學校也不斷的重視起來,所以,經典詩文的誦讀在教學環節中的體現越來越明確,新課改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經典詩詞的作用,加強對小學生精神文化的教育,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滲透國學經典詩文誦讀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國學經典;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有效結合經典詩文誦讀,對于教學內容的選擇就要精心做出篩選,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不同的教學階段,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好符合每個階段特征的語文教學內容,由原先的閱讀教學改變為以作文教學為主,層層深入推進。
一、 國學經典的選擇
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認為在小學階段古文經典誦讀應該選擇以韻文為主要內容的經典誦讀。在國學教育的過程中,這一部分內容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等,這些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易懂,特別適合小學生進行誦讀教育,押韻有規律,句式排列整齊,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在進行這些內容的誦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對詩詞節奏和韻律的把握,還可以感受作者當時的意境,加強學生對某種感情和意境的了解,提高閱讀水平。
二、 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經典詩文誦讀的過程中,我們也要選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是摘抄法,這是所有經典詩文誦讀中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顧名思義,就是用最原始的手抄的方法,對古詩文進行一字一句、一筆一劃的摘抄,全面接觸原始的古詩文,這不僅能夠讓學生靜心感受作者寫作時的情境,還可以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其次就是時空連接法,對于初小學生來說,古詩文寫作的年代久遠,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好多古詩文都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現實意義,學生不再將其引為經典,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運用時空連接法,將現代的文學作品與古詩文的教學相結合,古為今用,讓學生架起與古代作者之間的橋梁,鍛煉他們對作品的感悟能力。第三是意境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小學生的抽象思維發展并不成熟,需要有一些圖片來作為補充意境的需要,所以,教師還需要精心做好課件,利用多種形式相融合的教學資料來創設不同的意境,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古詩文誦讀的意境中去,讓學生盡可能的感受經典誦讀內容的形象性。
三、 引用經典澆灌心靈
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夠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經典詩文都是古詩文的精華,膾炙人口,世代流傳的美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所以,經典詩文誦讀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1. 從小學階段開始就爭做謙謙君子
中華民族的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縱觀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長河,既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又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為人之道,這些內容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普遍意義的核心價值觀念,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只有經歷了實踐和時間檢驗的品德教育才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教育,“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的價值觀念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正在不斷消失,只有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意識,才能做好人生起步的墊腳石,所以,經典詩文的誦讀就成為繼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
2. 充實學生的大腦,使學生成為德智全面發展的人才
通過經典詩文的誦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原始的文學積累,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從教育的規律中我們可以發現,人一生最好的記憶力出現在13歲前后,這個階段是學生充實自己大腦的最佳時間,一旦錯過這個階段,就不能形成知識的豐富積累,在學習階段,只有將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文深層次的內涵,而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文素材,加強背誦,為學生發展成為德智均衡發展的人才。
3. 感悟古代語言的真諦,為以后的語言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正是習慣和能力訓練養成的階段,熟讀古詩文經典,最后達到倒背如流的效果,這就是學生們以后學習語言的基礎,白話文和文言文是源和流的關系,只要古文能夠精確掌握,那么白話文的理解就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相通的,能熟練運用古文做出文字表達,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
四、 常誦經典潛移默化
1. 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方法引導
經典詩文誦讀,首先要以教材中的經典作為基本的對象,在誦讀過程中教會學生學習和感悟經典的方法,其次,結合教材中的經典,再做適當的補充,讓學生廣泛的收集古詩文材料,開拓學生的閱讀和誦讀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
2. 在教師的引導下巧妙背誦,達到量的積累
首先,可以利用表演背的形式,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可以在誦讀的過程中加上適當的語氣和肢體表達,增進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根據意思背誦,把古詩文根據不同的意義分為不同的背誦小組,有描寫自然風光的、有樹立理想的,有描寫友誼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意思,加入不同的小組進行背誦。第三,創設意境背,在學生背誦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創設不同的背誦氛圍,還可以加上音樂,來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語感,增強學生背誦古文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近幾年的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斷加強,對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概念的灌輸也不斷深入,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國學經典中的一些詩文學校也不斷的重視起來,所以,經典詩文的誦讀在教學環節中的體現越來越明確,新課改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經典詩詞的作用,加強對小學生精神文化的教育,經典詩文的誦讀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對于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語文教學有著深刻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滲透對中華經典詩文誦讀的教育,以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柴春華.用古詩文經典誦讀浸潤學生的人生[J].學周刊,2012(19).
[2]謝華琳.在經典誦讀中培養大學生的語言素質[J].中國成人教育,2010(09).
[3]于守海,韓嬌.經典誦讀與人文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作者簡介:
金隱倩,浙江省臨海市,括蒼鎮蒼石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