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的重點,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型人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新課改教學理念提出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能力。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學方式也要隨之改革,探究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是每一位教師的義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導學作為一種在啟發學生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合理應用問題導學這種教學策略是現下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值得探究的話題,本文就此話題作出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導學;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問題導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還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更上一個層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問題思考,而不是全由教師進行知識的灌輸,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是一種有效的對學生思維激發的教學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些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教學時,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片面化,不能很好地覆蓋所要講解的知識,以至于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因此,教師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要注重問題的多元化與靈活度,更深層次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引導講解。
二、 多元化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問題導學的應用需要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作為筑基土壤,只有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才能將學生的所有注意力轉移到教學課堂上,才能對學生做出合理的問題引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些地理知識的展現需要通過圖畫或者動畫模擬,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將一些抽象深奧難以描述的知識形象地展現出來,而且多媒體還可以綜合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現,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良好教學情境的營造。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整理為豐富多彩的課件,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啟發性的為題,在課堂之上進行展示以此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激發以及活躍。而且,多媒體可以將一些地理信息表達得更加豐富,將一些地理現象通過動畫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來,還可以配上聲音使學生切身感受到關于教學內容的地理現象,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接觸地理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透徹。比如:在教學一些地理自然災害時,例如:臺風、山體滑坡、火山爆發、泥石流等,教師可以將一些真實的錄像在課堂上播放。學生在觀看地理災害錄像時,會在腦海中產生幾個問號:1. 這是什么自然災害?2. 它是怎樣形成的?3. 危害有多大?該怎樣進行預防?這些問題是隨著學生的觀看自動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的,學生的這些問題正是教學內容所要講解重點。通過多媒體,教師營造一個教學環境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活動中,為教學問題的導入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基礎,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學習,促使了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學習。
三、 圖畫式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地形圖是學生獲取地理信息與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而且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重點,如果教師將導學問題合理地集中到地形圖或者相關的圖像上,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展開對地理知識的獲取與理解,將會對學生分析圖解能力的培養以及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在行星風系的相關知識講解時,由于行星風系涉及到的地理知識比較復雜和抽象,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比較困難,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時不知從何下手,而地形圖能夠在學生理解與分析問題時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行星風系與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圖的對比思考:在地球上的赤道區域接受到的太陽照射量如何,該區域垂直方向上的大氣是如何進行運動的,在近地面的空中形成了什么樣的氣壓,在半空中呢,以及在高空中氣壓又如何;對于這些條件,在南北兩極的上空又是什么樣的情況;在北半球高空中,空氣流由赤道上流到北極的過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對于這些教學問題,都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地形圖的分析對問題的解決,學生能夠利用地形圖靈活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掌握。
四、 結合生活實際,引入生活問題
地理知識涉及到的現象是自然存在的,是可以在生活中體現的,而且運用地理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聯系實際生活現象,讓學生進行有關地理規律的總結。學生會發現所學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從而引發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一些生活的實踐,可以對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與消化。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所學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與銜接,并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同時提出新的問題,以達到更深層次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如:在季風氣候相關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總結出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夏季和冬季時分別吹什么風;讓學生分析這種風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風的原因,其后教師可以在此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例如:南方的氣溫比北方的氣溫普遍高,為何上海和昆山的氣溫差異卻很大?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探究過程中,會利用生活實踐逐漸全面了解地形與氣溫的關系,進而全面掌握以及靈活運用。
五、 結語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全身心地引導到教學活動中,在問題的提出時,注重對學生思維合理的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出問題要結合教學實際,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進行教學內容的掌握以及靈活運用。此外,任何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總是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才能不斷的優化,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努力改善與探究。本文只是我對如何應用問題導學這一教學方式的愚見,其中難免有不少的錯誤和不足之處,望廣大教師提出寶貴的批評與建議。
參考文獻:
[1]劉漢業.問題導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19).
[2]李素貞.問題導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6,20(20):99-100.
作者簡介:
方永紅,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第十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