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澤
【摘要】跨境電商教學嚴重落后于產業步伐,對高校教學提出嚴峻的考驗。前無借鑒之物,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需具有創新性。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了觀點:研究專科層次學生從事跨境電商工作與企業需求的雙向可行性;研究如何建設基于團隊協作、專業分工的跨境電商師資隊伍。
【關鍵詞】跨境電商 人才培養 雙向需求 工作過程 團隊協作 專業分工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055-02
相對于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跨境電商的教學與實際應用一直不對稱,工作一直相對滯后。在高職院校中,跨境電商的相關課程較少,要么開設此類課程較晚,要么就沒有相關的教學內容,即便有部分相關的課程,也是存在著缺乏系統性和對教學的可指導性。因此,有必要從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方向開展高校跨境跨境電商建設的研究;研究跨境電商企業從業要求與基于工作過程的的教學模式的關聯。
1.研究專科層次學生從事跨境電商工作與企業需求的雙向可行性
2015年提出“互聯網+”概念并將跨境電商納入國家發展規劃,跨境電商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走出去的重要手段。2015年伊始,具有前瞻性的高校開始將跨境電商融入教學體系,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2016、2017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國內給領域聚焦跨境電商產業。同時,隨著這股潮流的興起,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究竟跨境電商企業需要哪種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從事跨境電商工作,最低門檻在哪里;高職院校的學生是否具備從事跨境電商的素質,尤其對語言的要求。這些問題是開展跨境電商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這些問題調研清楚了,我們才能夠科學的開展后續工作。通過客觀實際的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調研,對以上問題做出了回答。客觀科學的得出: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巨大;企業認為專科層次人才能夠滿足需求。結合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實際狀況,對學生做了一系列分析得出:高職學生除外語水平略低,在操作技能上完全可以勝任跨境電商工作。通過企業和高職學生的調研,得到高職院校開展跨境電商教學的可行性。為進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研究跨境電商企業從業要求與基于工作過程的的教學模式的關聯
研究突破理論型的研究模式,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的實際調研,根據真實可靠的研究結果,以立足產業教育,對接企業工作過程,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同時,通過與主流跨境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跨境電商平臺的校企合作,汲取社會辦學的體系和成功經驗,開發跨境電商課程,共建教學環境,服務跨境電商企業。通過跨境電商人才需求調研報告,我們確信目前高校的教學體系不能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人才需求。企業更相信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和公司自己培養的人才,但是這些企業對跨境的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表明,企業對高校的不滿。
我們通過和企業的溝通發現,企業希望高校能夠立足工作過程,著重從業技能,注重技能的訓練和營銷意識的養成。我們根據企業的期望和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以專業對接產業鏈,教育對接產業價值鏈,課程對接企業工作過程;多維課程對接復合型人才;注重網絡營銷理念的養成;著重構建課程配套的實踐環境為原則,基于跨境電商企業工作過程,以店鋪運營、客戶服務、店鋪美工、團隊管理四種工作類型的職責與技能需求為藍本,將其職責與技能的知識體系細化,從而得出一個有效的人才培養的方案,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涉及到跨境電商運營過程中的多個方面,從面立體構造跨境電商的課程體系,力求按這種課程體系培養學生,達到企業的從業要求,縮短人才培養的周期。
3.研究如何建設基于團隊協作、專業分工的跨境電商師資隊伍
提出團隊協作、專業分工的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并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論證。調研得出:師資專業結構不合理;師資實踐經驗不夠;專業定位不明確;團隊協作意識不強,教學團隊合力沒有形成;教育改革落實不足;唯教材是瞻等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問題。創新的提出通過搭建電商平臺,按電商團隊整合磨練師資隊伍;強調“術業有專攻”,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成長。同時提出通過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應用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體系;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大賽引領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增長;合理配比師資隊伍專業結構;提高教師積極性;落實科研課改等方法解決目前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建設難題。
參考文獻:
[1]巫雪芬,解新華.跨境電商融入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探索與實踐[J] .電子技術,2015(12)
[2]王艷,陸金英,韓捷.跨境電商背景下高職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育時空,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