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晉津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門涉及自然學科及社會學科的課程,隨著微時代的發展,如何有效將微課融入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和效率,這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微課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1-0193-01
當前,微課是教育領域中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是廣大教育人員重點研究的項目,因此將微課運用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完善整個教學結構,為地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高中地理微課的必要性簡介
1.1有效利用微課資源,強化教育者的教學素養及效能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平臺中存在大量的教學資源,并且各資源的更新速率較快,極大地方便了教育者的教學,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比如,在網絡平臺中輸入“高中地球運動PPT”后,居然顯示了近129000之多的相關結果。在面對巨大的資源內容時,教育者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一一了解和分析,同時還無法及時觀看PPT課件中的部分視頻內容,更別說對龐大網絡資源的高效使用。如此一來,一些教育者就會產生這樣的意識:只要在網絡平臺中下載相應的課件并適當地予以加工,就成為了自己的研發品,長時間這樣下去就養成了“復制”思想。微課具有量小、耗時短等特點,教育者通過微課可以獲得充足的備課資源及學習資源,為備課做好準備。教育者還應深入挖掘微課優勢資源,與自身教學資源有機融合,從而強化專業素養,實現現代化教學理念。
1.2有效利用微課資源,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高中學生在學習地理課程時,不僅知道自己適合采用哪一種學習方式,而且還知道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以及自己面臨的學習困境。為此,教育者應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自行明確比較感興趣的知識內容,了解地理課程的薄弱點等,微課在學生提前預習和再次學習中均有十分理想的輔助作用,最終確保學生的充分理解與掌握。所以微課能夠拓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能夠幫助學生自由安排微課學習時間,并且可以持續性查看疑惑問題或自己比較熱衷的內容,有效幫助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2.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在新課導入過程中,教育者應通過微課創設貼近于真實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熱情,落實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比如,教育者在傳授學生關于臺風方面的知識內容時,結合相關的微課資源創設貼近于實際的臺風場景,以便學生對臺風的具體形態加以了解,并深入分析引起臺風的主要原因,同時教育者科學指導學生掌握臺風圖片中存在的臺風眼,進而分析各個位置上臺風的不同風力情況。以此為切入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實際了解的情況來分析臺風發生后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并提出有效的規避建議。在分析臺風帶來的不利影響后,教育者應及時總結學生的分析結果,接著,對臺風知識予以結構化處理,指導學生建立科學的地理知識框架。由于臺風知識覆蓋面廣且比較瑣碎,給教育者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難度,為此,利用微課進行新課程導入,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臺風知識的理解,有效幫助了接下來的氣壓系統、氣旋等課程教學活動。
2.2提高學生對繁復地理知識的理解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育者對課程核心章節照本宣科的講解,那么整個教學活動就會乏味無比,學生對老師講解的內容模糊不清,學習效果極不理想。因此怎樣才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深刻理解,這已經成為了高中地理教育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微課這一教學模式的形成,能夠有效處理地理教育者長期困惑的問題。比如通過微課講解“氣壓帶和風帶”,主要向學生介紹了氣壓帶與風帶的產生過程、氣壓帶及風帶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通過動畫形式來制作微課,利用三圈環流進行模擬演示,使學生清楚了解氣壓帶的產生過程,在視頻的強烈沖擊下,學生大腦中能夠瞬間出現氣壓帶逐步產生的過程,進而強化了關于氣壓帶方面的知識點,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圖例的判斷能力及識別能力。
2.3善于總結,再現章節知識處理地理問題
學生應善于總結學習成果,通過微課再現章節知識,對實際遇到的地理問題進行有效處理。
3.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發揮微課的優勢作用,引進現代化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教學,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完善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范帥金.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學苑教育,2015.
[2]蔡美玉.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文摘版,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