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老師和學生參與戲曲的意識、參與情況以及評價等方面對廣西 3 所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多宣傳地方戲曲文化,組織戲曲教學活動,舉辦戲曲知識講座,把戲曲教學納入教學常規;創新教師教學模式,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讓教師學習專業的戲曲方法;學校加大投入,配備戲曲相關的配件、實訓室等措施,以此加強中職學校文化藝術建設,推動廣西民族地區文化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中職學校 戲曲文化建設 現狀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B-0016-03
戲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戲曲文化,促進學生的戲曲素養教育,可以更好地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的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戲曲素養,豐富校園精神文化生活,讓戲曲走進校園,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筆者對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專部、廣西藝術學院附屬學校、廣西藝術學校參與戲曲建設的現狀進行調研,探索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的狀況,以促進民族地區戲曲藝術的發展,全面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涉及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專部、廣西藝術學院附屬學校、廣西藝術學校在校的老師和學生。這 3 所學校都有藝術專業,且在戲曲文化建設方面有較好的開展。本次問卷采取網絡答題,調查對象較廣,調查簡便且實效性強。
(一)文獻收集法。本次問卷主要是收集查閱在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中形成的問題,通過查看書籍、文獻資料、網絡平臺、文章等,總結出 9 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二)問卷調查法。自編問卷《中等職業院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的現狀調查研究》,通過網絡的問卷星平臺進行答題,3 所學校的師生都可以參與填寫,確保問卷的廣泛性與真實性,問卷發放 1 個月時間,共收到問卷 175 份,且問卷保質保量,達到了研究的效果。
二、調查報告結果分析
(一)師生對戲曲藝術的認知情況。戲曲在演唱、表演上都很專業,而且種類繁多,一般在專業院校才專門開設這門課程,有較多學生對戲曲完全不了解,少部分學生略知一二。但是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戲曲源遠流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廣西是多民族地區,戲曲種類繁多,有壯劇、邕劇、桂劇、彩調劇、文場戲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族地區戲曲藝術繁榮發展,提高地區文化藝術的氛圍,這是作為一名中職學生也應承擔的責任。從表 1 可以看出,老師與學生在意識上是積極向上的,對戲曲藝術充滿了向往。有 50.67% 的支持率,有一半的人表示支持。
從圖 1 餅狀型比例看出,有 52% 的支持率,對于中職學生積極參與戲曲文化活動是有利的,職業院校的人文素養教育工作應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作,改變職業院校單純重視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應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放在第一位,不斷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二)戲曲藝術實施要素。如表 2 所示,組建戲曲班占38.67%,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它有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段,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戲曲人才也需要選拔,因此組建戲曲班是最佳的組織形式,小組活動、班級活動可以課外活動的方式進行學習。
如圖 2 所示,為了促使戲曲藝術在中職學校快速發展,采取的活動形式有學生參與度較高的觀摩活動 61.33%,演出、觀看音像資料 58.67%,比賽占 44%,可見老師、學生對戲曲藝術的重視,注重能力提升與藝術修養。但是也有調查、訪問、搜集等,說明有部分人在研究戲曲,這方面更加體現了戲曲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重視。戲曲需要實踐,所以很少部分是通過閱讀去了解戲曲,但是很多戲曲的理論知識、歷史淵源還是需要去查找書籍進行了解。
從圖 3 (為了使數據更加清晰可見,采用柱狀圖)可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戲曲活動占最高位(88%),課外活動時間比較充足,有足夠時間學習一些戲曲唱段,利用上課時間和自習時間比例較少。中職學校文化課比較多,學習的知識也相對專業,所以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戲曲。如何有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來學習戲曲,這需要更好地組織、規范課外活動時間。
(三)戲曲藝術開展的意義。從表 3 可以看出,參加戲曲活動對于老師、學生的意義都是重大的,比例基本持平。開展戲曲活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于中職學校來說,隨著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其也承擔著傳播戲曲文化發展的重任,戲曲文化建設對于中職學校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在中職學校發展戲曲藝術,其出發點是要讓更多人認識戲曲,了解傳承民族文化。戲曲藝術是否應與所學專業相結合,其中持肯定意見的有 58.67%,可見,戲曲在大家印象中是一項難度很大的技能。還有 37.33% 的人表示不一定與所學專業相結合。例如,廣西藝術學院附屬學校、廣西藝術學校是專業的音樂院校,開展戲曲有很大的空間,也有相當專業的師資與設施配備,但是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專部開設的是學前教育專業,要發展戲曲藝術相對較難,但可以把戲曲藝術作為一項課外活動進行學習。
endprint
戲曲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專業院校必須要每周組織學習,圖 4 中數據顯示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安排占41.33%,這說明戲曲的學習還沒有完全進入相對專業的學習,而是需要演出或者比賽時才會練習,這是值得重視的環節。
(四)開展戲曲藝術的成效。“以賽促學”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促進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教學。從表 5 中可以看出,廣西很重視地方戲曲的發展,中職學校的技能比賽就設有戲曲,給予戲曲展示的平臺,表中參加區級比賽占 37.33%,國家級比賽占 6.67%,說明廣西地方戲曲已經處在蓬勃發展時期。
三、調查結論與對策
通過調查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整體較好,老師、學生積極性較高,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值得重視。本次調查的基本結論歸納總結如下:
(一)老師、學生對開展戲曲活動的認知度不高。由于戲曲相對專業,很多中職學校不太重視,包括師資上的不足。對此,應多宣傳地方戲曲文化,組織戲曲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活動的參與度,應多組織戲曲教學活動,舉辦戲曲知識講座、觀看戲曲演出、組織校園戲曲展演活動等,把戲曲教學納入教學常規。
(二)學生對戲曲活動評價不高。大部分同學認為參與戲曲活動能夠增強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能力以及藝術修養。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內容與形式缺乏創新,設施不齊全,安排不合理等,各校應該給予支持,大力推進民族地區的戲曲文化建設。
(三)專業師資配備與實訓條件有待加強。師資配備與實訓條件是開展戲曲建設的基礎,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也提出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強化實踐環節,加強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師資條件上,應加強對教師專業的培訓,讓教師學習專業的戲曲方法,達到新時代教學的需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實訓條件上,學校要加大投入,配備戲曲相關的配件、實訓室等,向學生提供資源,提高實踐能力。
此外,在時間分配上有一定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學習戲曲不占用課外時間,另一方面希望能增加課外時間,特別是在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中專部開展戲曲活動,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學習很多課程,學習任務繁重,學習時間必須得到充分保證,所以開展戲曲活動應合理安排時間,一方面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戲曲學習。
此次調查研究表明,在中職學校開展戲曲文化建設能夠推動民族地區戲曲藝術繁榮發展,提高地區的文化藝術氛圍,從而達到促進廣西經濟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因此,我們要重視戲曲藝術在中職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振夏.大學生課外活動參與狀況調查與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5(6)
[2]吳菊珍.中國地方戲曲生存現狀調查及發展方向探究[J].教育科學,2010(6)
[3]陳小波.以賽促學一種高效率的技能教學新模式[J].教育與職業,2007(9)
【作者簡介】李詠云(1984— ),女,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聲樂表演與教學)。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