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寫作是語言輸出技能在綜合運用方面最顯著的體現,也是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語言基礎薄弱的初中生在寫作中總是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是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的客觀反映,也是教學改進的突破口。本文試圖從錯誤分析理論的角度,對錯誤加以類型化分析并剖析其出現原因,同時闡述教師應如何正確對待學生寫作中所犯的錯誤,以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錯誤分析;初中學生;英語寫作
【作者簡介】賀竟巖,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研究的背景
1.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地把“寫”的技能列入了英語語言技能的分級目標中。因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學生語言水平的綜合體現。近幾年來,全國各地中考加強了書面表達的考查力度。我們本地中考卷最后一題是書面表達,分值20分,其中小作文5分,大作文15分。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句型、語法等內容進行作文的能力,是一種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題型。由此可知,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對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及其未來的升學都尤為重要。
2.初中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及現狀。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以小學3年級為起點,以初中畢業為終點(即義務教育9年級),并與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相銜接。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包括義務教育和高中兩個階段)按照能力水平設為九個級別,形成循序漸進、持續發展的課程。在九級目標體系中,一至五級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目標要求。其中,五級為9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五級標準則為初中生英語課程學習的最高要求。五級標準對“寫作”的要求:
(1)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
(2)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
(3)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
(4)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據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二、錯誤分析理論及其意義
英語寫作不僅要求學生具備熟練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寫作技巧,同時還要克服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因此,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很常見的,同時也是可以理解的。英國語言學家Corder于1967年發表論文《學習者錯誤的意義》,他認為學習者的錯誤提供了他所使用的語言處于某種狀態的事實根據。那么,從理論上認識這些錯誤,并且利用這些“錯誤”在實踐中指導和改進寫作教學,才是它們的真正意義。
1.錯誤的定義。在語言學中,學習者犯的錯誤可以分為mistake和error兩種,前者主要是指學習者由于客觀因素導致的“行為偏差”,如口誤、失誤等,只是學習者在進行語言輸出時發生的暫時性的不完善現象,只要稍加提示,學習者便可自行更正;而后者則是由于學習者不具備正確的表達能力而與目標語的系統規則產生違背,是“系統性的偏差”,這種錯誤即使被指出,學習者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也不一定能自行予以糾正。二語習得中,錯誤分析(Error Analysis,簡稱EA)就是指的此類“錯誤”。
2.錯誤的分類。在對“錯誤”進行分類、歸因及修正的過程中,人們將其歸為兩類:語際錯誤和語內錯誤。
(1)語際錯誤。語際錯誤是語言負遷移性引起的,也是受母語干擾所產生的語言錯誤。目標語和母語之間無論從語音、語法結構、語義還是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差異。因此,語際錯誤實際上是不同層次跨語言干擾的產物,如音位干擾、詞匯干擾、語法干擾或話語干擾等。
(2)語內錯誤。語內錯誤主要是由于對目標語規則的錯誤理解或部分學習所造成的,與母語無關,它包括基于學習策略的錯誤、基于交際策略的錯誤、歸納的錯誤以及一些復合和歧義的錯誤。導致語內錯誤的兩個方面: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和互相聯想(Gross-association),前者是指學習者將以前習得的適用于某種情況的策略錯用于新的情境中,學習者以為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其實不然;后者是指學習者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相似的拼寫、發音、語法規則等產生的聯想,從而引起的混淆。
三、初中生英語寫作中的錯誤歸類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錯誤分析理論指導寫作教學,并逐漸引導學生自己分析“錯誤”,提高寫作技巧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錯誤分析理論在中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首先,資料搜集。資料來源主要是學生的平時練習和考試中的作文,將其中典型錯誤進行摘錄。其次,錯誤鑒別。將搜集到的錯誤進行甄別,找出哪些是需要進行“錯誤分析”的“Errors”,哪些是學生可以自行糾正的“Mistakes”。再次,錯誤原因分類。對學習者的寫作錯誤進行分析,找出錯誤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并對之進行分析和改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最后,改正錯誤。這也是錯誤分析的最終目的。
為了更好地利用錯誤分析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筆者把從教五年來學生們在寫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典型錯誤搜集起來,逐一分析歸類整理,大致歸納出以下幾種錯誤類型。
1.單詞拼寫錯誤。單詞拼寫錯誤是學生寫作中較為常見的錯誤,通過總結學生寫作中常見的詞匯拼寫錯誤,筆者整理出以下幾類:
其一,遺漏不發音的字母;例如:I lik (like) my family.
其二,字母順序顛倒;例如:My frist (first) name is Kate.
其三,類似單詞混淆;例如: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try (dry).
其四,遺漏結尾s; 例如:These are new skirt (skirts).
其五,前后綴規則誤用。例如:The news is disimportant (unimportant).
2.詞性誤用。語言知識缺乏的初中生在寫作時,常常無法顧慮單詞的詞性使用。在英語中,有多種詞性的同一個單詞在句中所做成分不同,其意義也不同;還有些不同詞性的單詞只差一兩個字母,極易混淆。誤用詞性有以下情況:
(1)I wish you a health (healthy) body and a good mood. (形容詞與名詞誤用)
(2)My grandfathers die (death) made me very sad. (名詞與動詞誤用)
(3)My sister always does her homework careful (carefully).(形容詞和副詞誤用)
(4)This is a big house have (with) a beautiful garden.(詞性使用不當)
3.搭配錯誤。英語中有很多固定搭配,由于學生記憶模糊、用法混淆和語言文化差異等原因,常常無法在適當的語境中運用恰當的搭配。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以下三種:
(1)We should put off (put up) the notice on the wall. (詞組搭配錯誤)
(2)It spends (takes) us ten minutes to finish this work. (句型搭配錯誤)
(3)He always sees (reads) a book in the evening. (動詞搭配錯誤)
4.語法錯誤。語法是行文的基本規則。不成系統的語法知識往往給初中生的英語寫作造成不小的麻煩。語法錯誤主要有動詞時態誤用、名詞單復數問題以及代詞主謂一致問題等,類似這樣的錯誤在漢語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學生極易忽略。
(1)He speak (speaks) fast. (時態誤用)
(2)If he studies hard, he could (can) pass the exam. (主句從句時態不一致)
(3)He is speak (speaking) English now. (現在進行時使用錯誤)
(4)Passive smoking is bad for the childs (children). (名詞變復數規則誤用)
(5)I dare not to (to去掉) swear any words. (情態動詞用法錯誤)
(6)You will take (It will take you) several days, even several weeks. (代詞使用錯誤)
5.句子結構錯誤。 學生英語寫作的另一個難題是對英語句型基本結構難以深入掌握并加以嫻熟的運用,因此出現很多錯誤。
(1)I very much miss my family. (語序錯誤)改:I miss my family very much.
(2)Millions of people smoking in China. (成分殘缺)改:Millions of people are smoking in China.
(3)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 but I miss my home.(連詞使用不當)改:Although I like my college, I miss my home. 或I like my college, but I miss my home.
(4)Now is nine oclock. (主語使用不當)改:It is nine oclock now.
四、錯誤原因分析
1.母語的影響。語言學家們發現母語的干擾是二語習得障礙的主要來源。初學者往往將母語中的規則、結構套用在目標語上,這種依賴母語的“負遷移”在英語寫作中體現得非常明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式英語”。
2.目標語知識的缺乏。當然,目標語知識的不完善也必然會影響學習者的語言學習和運用。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缺乏語言知識的初中生總會在情急之中或不得已的情況下“借用”母語來幫助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交際目的。這既是初學者的一種“策略”,也是二語習得過程的必經之路。
五、 結論
錯誤分析理論可以幫助語言學習者充分地了解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及其機制,也使教師改變了對“錯誤”的消極認識和排斥態度,甚至能利用錯誤來指導教學以及了解學習者目前的學習水平。對學習者而言,錯誤并非意味著語言學習的失敗,相反,犯錯誤、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的過程恰恰就是學習的過程。而且,教師通過經常收集、整理、歸納學生作文中的錯誤,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能有針對性地調整英語寫作教學策略,并且逐漸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Ellis 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Corder 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 - languag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
[3]王倩.錯誤分析理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9):300-301.
[4]黃艷.基于錯誤理論的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分析[J].文教資料, 2017(22):221-222.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7.2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