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平臺,在本校“海潤生命”特色課程的引領下,在年級開展了基于“實踐共同體”的“海洋文化”建設。通過年級文化建設活動,修煉海洋之心,鑄就海洋之力,揚起海洋之帆;培養學生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情懷與品質,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關鍵詞】混合式 互聯網+ 翻轉課堂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17SCG082)、寧波大紅鷹學院2016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16jyzd03)。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31-01
一、引言
李克強總理在2015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一個“互聯網+”概念。互聯網已成為信息與知識的主要載體,互聯網將成為教與學的主要場所,“互聯網+”教育將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教學中心范式”,教師是教學中的絕對核心,教學過程成為“批量加工”的過程,難以應對“互聯網+”背景帶來的新挑戰。教學中應該采取“堵不如疏”的策略,即采用混合式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造傳統的教學,實現以教學過程的開放性、教學環境的虛擬性、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性,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虛擬教學共同體。
二、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是金融學、金融工程學等財經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重點培養學生的商業銀行業務實踐能力、管理理論的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改革的思路是通過綜合運用互聯網資源和渠道,搭建“線上”、“線下”教學平臺,構建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豐富教學資源;運用項目研討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開展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能力,重塑教學關系。
(一)優化線上教學平臺
綜合運用網絡平臺、智能手機終端等豐富教學資源,開展在線教學。具體措施有: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和在線教學中心兩大平臺,優化網絡教學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錄制教學視頻、微課,豐富多媒體教學資源;依托智能手機,設計基于移動應用的開放型互動模式。兼顧知識的時效性。通過互聯網獲取豐富的素材包括行業資訊、統計數據、專業文獻、影視資料、政策文件等各種類型和資源組織的有序性。
(二)優化教學組織,開展翻轉課堂教學
1.項目研討式翻轉課堂教學流程
具體流程借鑒了對分課堂的思想,包括導學、吸收、講授和吸收四個階段,這種教學流程設計包含了在線活動、面對面教學與翻轉課堂,能夠在加強教學互動的同時,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階段一、導學——自主學習環節(課前完成)。由教師創建視頻并設置啟發式的問題或導入相關金融事件等方式,在網絡平臺上布置閱讀和學習的作業。學生根據作業的要求,在線學習微課、教學視頻、課件內容,查找并閱讀資料,自學基本的概念和知識點,整理讀書筆記、完成在線測試等自學的任務。
階段二、講授——課堂講授環節(對分課堂的前半部分)。教師總結在線學習的情況,包括學生觀看視頻的時間、節奏、進度和在線測試的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習慣、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的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實施“五講教學”制度。
階段三、吸收——小組合作環節(課外完成)。將學生根據一定的方法進行分組,每個學習小組5-6人。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項目研究,成員之間分工合作,通過組內研討和學習,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
階段四、研討——匯報與指導環節(對分課堂的后一部分,與前半部分間隔一周)。這既是小組展示項目設計成果,又是教師引導、點評和答疑解惑的環節。
2.研討項目的設計
研討項目的設計最為關鍵,關系到翻轉課堂的實際效果。首先,研討項目產生于銀校協同創新。其次,研討項目的取舍遵循時效性、可行性和開放性原則。最后,研討項目的類型及內容確定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宗旨。就課程某部分內容來說,可選的項目類型有項目訓練式、經典案例剖析式、熱點問題追蹤式三種。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選擇,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兩種或三種自由組合,教師確定后由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專長進行選擇。
3.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輔助多媒體教學
合理地利用智能手機APP等資源到課堂教學中,手機等移動終端也可以變成教學工具和學習平臺,讓傳統課堂與移動終端、互聯網、無線網絡和多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移動教學。課程組做了以下方面的應用探索,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具體措施包括:第一、利用手機碎片化的閱讀載體,擴充教學內容。第二、利用手機開展教學互動,檢驗教學效果。第三、利用手機輔助教學管理,進行過程考核。
(三)以能力折線圖、能力雷達圖的形式構建多維度、動態化的能力評價模式
依據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專業能力目標,將所有章節內容進行量化分解,構建學習成果的多元評價機制。對每一個研討項目所能體現的能力指標進行量化分解,最后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通過能力雷達圖形象展示,讓學生能夠動態掌握自身的能力與成果目標的差距。
三、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
(一)課程教學模式發生轉變,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投入加大
課程實施通過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課外學習的投入加大。通過兩輪的教學,學生基本上形成了課外自主探究、鉆研業務的習慣。學生每周課外學習時數遠遠超過課內學時。共有約73%的學生課外學習時數超過課堂學時(3課時,合計約3.8小時);其中超過課堂學時50%的(5小時以上)學生占約39%;超過課堂學時兩倍(7小時以上)的學生約8%。
(二)多維度、動態化的能力評價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動力
調查顯示,采用折線圖、雷達圖形式,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對自身能力的關注,有76%的學生“較為關注”或“非常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認為折線圖、雷達圖形式對自身能力提高有“較大幫助”和“很大幫助”的達到84%。
(三)學生的研究能力得到系統訓練,在科研、學科競賽方面的成績得到顯著提升
首先,學生的研究成果整理后通過微信平臺發布出來,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較好的學習和研究的氛圍;另一方面,通過成果展示、閱讀量評比等活動也可以帶動學習的積極性。14金融工程3班和4班分別建立了公眾微信號,并分小組主持“一周一主題”專題講座。其次,學生科研論文寫作,已發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相關的論文8篇;在大學生證券投資競賽等學科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桑雷.“互聯網+”背景下教學共同體的演進與重構[J].高教探索,2016(3)
[2]路麗娜.“翻轉課堂”:傳統課堂面臨的挑戰及變革路徑[J].大學教育科學,2014(6)
[3]貝洪俊,白玉華. 基于合作性學習的大班上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的解讀——以“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2):149-152
作者簡介:
朱艷敏(1978-),女,金融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商業銀行與投融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