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龍
【摘要】實施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教育主動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推動職業教育體系和勞動就業體系互動發展,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我校與區域骨干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大膽探索實踐,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試點 校企合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中職學?,F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工匠精神培養研究》 (項目編號 JK18097)。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239-02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試點目標、內容、范圍及工作安排。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先后與南華集團的安徽威能電機有限公司和安徽泰威電氣有限公司開展試點工作。
一、實施背景
近年來,縣委、政府大力發展電機泵閥產業,使之成為發展縣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F有南華集團、泵閥等龍頭企業4家,子公司100余家;從事機加工的人員達3萬多人,年產值80億多元。綜觀我縣電機泵閥行業現狀,技能型人才缺乏成為我縣電機泵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梢妼嵤┈F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培養機械加工類技能人才是提升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我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創建于2004年,是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和安徽省重點建設專業,在校生800余人,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和一支專兼俱備的30余人師資隊伍,辦學效益較好。
二、實施過程
(一)舉措
1.選定合作企業是前提。第一企業要有一定規模和知名度,這決定了試點工作的人數和規模,也決定了將來接納這些學徒就業的能力強弱。第二企業要有較強的科研和培訓能力,這樣才能參與招生、教學、考核、就業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出合格的學徒。
2.簽訂合作協議是保障。一方面界定身份,招工即招生,明確學生的學徒和準員工身份;另一方面明確權責,校企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對學生(員工)的培養。為此,校企共同成立了現代學徒制領導小組,其中學校負責學生的學籍管理、畢業證書、管理與考核,企業負責學徒崗位和實踐環境、企業師傅、就業崗位,校企共同負責課程體系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組織管理評價等。
3.探索聯合招生是基礎。校企聯合招生招工的實現方式根據企業需求和專業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我校與安徽威能電機有限公司合作實行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在學校招生的同時,企業參與面試,合格者即是企業的預備員工;與安徽泰威電氣有限公司合作采取了先招生后招工,企業根據用人需求確定泰威班人數,學校再招收學生學徒。
4.落實培養計劃是重點。在現代學徒制協議下,建設由校企共同組成高素質的“雙導師”隊伍完成教學任務。校企共同構建“理實并行、校企互通”的課程體系,設計相應的學校課程和企業課程,實現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校企實踐條件按照學校教育和企業學徒的標準、內容和組織要求,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和企業生產崗位,校企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5.建立考評機制是關鍵。試點工作中,建立科學合理的考評與管理機制尤為必要。如建立多方參與考核評價機制校企共同構建全學程、雙向介入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探索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成本的分攤機制,建立長效激勵和保障機制等。
(二)保障機制
1.組織保障。由縣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領導組、學校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項目建設工作組。明確職能,落實責任,為試點工作建設出謀劃策,指揮監督及對重大問題進行決策,研究并提出專業發展方向,確保試點工作的順利完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包括專業建設管理、教學督導及教學檢查、教師隊伍建設、實訓設施及基地建設、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質量考核、畢業生就業指導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人、財物落實到位。
3.資金保障。利用項目建設經費、國家投資的實訓基地建設經費和行業企業投入的經費,用于現代學徒試點建設,采用??顚S茫y一管理,為專業的內涵發展提供了經費保障。
三、成果與成效
1.推進教學改革,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我校積極建設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緊扣現代學徒制特點,采取靈活、適宜的教學管理方式,實施模塊教學,依據崗位需要開發學習模塊,制定學徒學業合格標準、學徒制教學管理制度等,使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標準高度吻合,突破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瓶頸,實現學生技能與崗位能力的對接。
2.強化技能訓練,實現畢業證書與職業證書對接。通過現代學徒制實踐,讓學生接受多崗位鍛煉,完成在專業培養目標中包含的各個崗位(工種)的輪崗實習任務,實現核心崗位(工種)達到國家職業資格中級工以上標準、其他崗位(工種)達到國家職業資格初級工以上標準的目標要求。
3.加強校企合作,實現教育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校企共贏是現代學徒制持續推進和發展內生動力。試點以來,合作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招工難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缺乏難題得以出現轉機,企業對人才的選、育、用、留問題開始出現緩和,通過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和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保障。
4.改革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以質量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特制定了“崗位驅動,能力遞進”的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產業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實現多方向、多技能的培養目標。
四、體會與思考
1.加強政府統籌協調。一是我縣的行業統籌規劃、政策引導不足,在引導企業發揮育人主體作用方面辦法不多;在統籌校企互聘共用師資隊伍方面力度不足,政府和行業的重視程度不高,缺乏明確可行的制度安排。二是在試點中校企協同育人責任及分工不夠明確,人才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有待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整體比較寬泛。三是試點企業未能完全保障學徒的雙重身份以及學徒的知情權、保險、工作津貼等權益,保障措施不夠落實。
2.提高企業參與程度。試點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表現被動,缺乏與學校的深層溝通交流,人才成本分擔機制建設比較薄弱。試點企業發揮實踐優勢,主動參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內容改革與教材開發的積極性不高。
3.完善激勵保障措施。政府對試點工作的政策扶持不夠,行業對試點工作缺乏指導,特別是在落實試點學校招生自主權和對試點企業優惠政策方面存在差距,對現代學徒制工作的專項投入不夠。試點企業在激勵與保障機制建設上有待完善,缺乏相關的支持政策和實施方案。
總之,根據我縣電機泵閥企業發展的需要,培養更多的實用機加工人才充實到企業中去;與企業共同制定企業員工崗位培訓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的為企業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新技術培訓,盡快改變電機泵閥企業從業者技術素質相對較低的局面,促進企業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企業大發展了將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學校的發展和專業建設上來,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形成校企雙贏,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李時雨,劉渝.中澳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10).
[2]溫從雷,王曉瑜.芬蘭學徒制培訓基本特征和質量管理策略[EB].http://www. /y-jyjs/gjgn/no/11940.shtml
[3]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http://www.moe./edoas/website18/info10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