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琛
摘 要: 利用“全美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對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學風建設進行評估,發現“師生互動”是其短板維度。本文在梳理師生互動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把握師生互動的特點與內涵,采用項目設計的方式加強師生互動以促進學風建設。實施一年后的學習投入度結果表明,師生互動維度改善后學習投入度明顯提高。
關鍵詞: 學習投入度 師生互動 學風建設
一、引言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質量問題越來越關注。從精英教育階段到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質量出現了新的變化和問題,如何評價教育質量是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傳統高等教育質量評價主要側重于師資力量、辦學規模、科研成果等,對于高等教育的主體——學生的關注則較少。學生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利益體現者,從學生視角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呼之欲出。在國際上,目前學習投入度被認為是有較高說服力的測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指標,且該指標具有過程性監測的特性,目前針對這一指標研究較多的是“美國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這一調查通過調查學習投入度動態監測高校大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同時監測師生在“學習”中的互動狀況,學習投入度調查體系的設計和學生學習收獲密切相關,能夠切實有效地從學生角度對高校教育質量進行評估[1]。
二、調查工具及方法
調查量表采用“美國大學生學習投入調查”(NSSE)測評工具并結合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學生特點進行修正,從學生角度出發,以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投入程度評估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2]。
本科教學實踐為保證其有效性,應該考慮:主動學習、相互協作、師生互動、校園環境等方面的狀況是否良好。故而本調查量表涉及的調查內容主要有:(1)學術挑戰難度(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LAC),主要評估高等學校如何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要求和課程難度實現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目標,這一指標下設6個問題;(2)協作學習的水平(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ACL),主要評估學生在團隊協作方面的參與度和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個人學習的有效程度,這一指標下設5個問題;(3)師生互動水平(Student Interactions with Faculty Members,SFI),主要評估學生在與老師合作研究、交流溝通過程中的互動程度[3],這一指標下設8個問題;(4)學習經歷的豐富程度(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EEE),主要評估學生是否擁有實習、實踐等課內學習以外的學習經歷,這一指標下設10個問題;(5)校園環境的認可度(Supportive Campus Environment,SCE),主要用來評估校園環境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持的情況,這一指標下設5個問題[3]。
調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由多組敘述組成,每一組敘述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一定”、“同意”、“非常同意”五類回答,分別記為1、2、3、4、5分,修正后的量表包含5個維度,34個題項。每位被調查者對各道題的回答所得分數的加總即為他的態度總分,態度總分可以體現在這一量表上的不同狀態。
面向江南大學食品學院4個年級本科生進行該問卷調查,1172名被試,發放1172份問卷,回收1111份,回收率為94.8%。一年后,再次針對四個年級本科學生進行該問卷調查,1025名被試,發放1025分問卷,回收975份,回收率95.1%。
三、調查數據與研究發現
(一)第一次調研學習投入度總體情況
第一次調查結果顯示,主動合作學習的水平(ACL)、教育經驗的豐富度(EEE)、校園環境的支持度(SCE)為優勢維度,維度值超過中等強度值3。學業挑戰度(LAC)、師生互動的水平(SFI)為短板維度,維度值均低于中等強度值3(圖1所示)。有鑒于師生互動(SFI)是明顯的短板維度,且教育作為社會活動的一種,其本質是積極的,促進個體發展的師生互動,為了深入診斷分析究竟問題存在于哪些環節,對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師生互動行為模式進行深入剖析。
(二) 師生互動維度總體情況
本次調研為測量“師生互動”共設置了8個調查指標,主要涉及學生與老師在課堂內外就自己的學習內容,討論課堂或閱讀中的問題、職業計劃,以及和老師一起參與課程以外的工作、參與老師的課題或項目等活動的頻率,具體如下表所示。
圖2是各指標的調查情況,其中有兩個指標的差異值得關注:一是與任課老師談論個人職業規劃與抱負,二是與任課老師交流個人興趣、愛好、情感等方面問題??梢哉f,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表現是教師職業的基本特性,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及時充分的引導則是大學教師職業的特定特性,這與職業市場和大學教育直接對接的有效性密切相關[4]。梅貽琦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師生猶魚,行動猶游泳,大魚前導,小魚尾隨,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大學探其根本職能是師生探究學問、共同追求真理,只有師生存有共同的學術理想、學術信念及學術道德價值觀,方能形成大學氛圍,體現大學的精神深刻內涵?!盵5][6]因此,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不僅要在課堂教學、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更需要深刻反思大學教育的價值取向,考慮如何體現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如何將學生發展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
(三)師生互動維度年級差異
圖3為各年級師生互動調查情況及各成績分數段學生師生互動調查情況。結果表明,大學期間大一學生師生互動情況良好,大二學生互動維度值最低(低于中等強度值3),學生整體的師生關系水平低于其他年級,大三大四年級有所回升。大二年級的現狀與我們通常的認知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大二年級是師生互動維度指標的拐點和低點。大學生在入學之初對大學生活滿懷期待,學習情緒高漲,學習動機強烈,對于大學的師生關系充滿期待;大二年級,伴隨著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某些學生開始對學習產生倦怠感,對個人學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感到迷茫,大部分學生對于師生關系的感知降到最低點;進入大三年級,學生即將面對升學深造、就業創業等多種畢業選擇,學生的學習重心重新回歸,學習動機變得更明確,對學習成績關注度提高,師生互動有所改善,學習投入度提高。endprint
(四)改進措施及效果
由此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將增強“師生互動”作為提高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切入點之一,針對師生互動兩個差異指標(與任課老師談論個人職業規劃與抱負嗎?與任課老師交流個人興趣、愛好、情感等方面問題嗎?)在積極聯系青年學生、服務青年學生的基礎上,實施“導師一對一”項目,邀請專業教師走進第二課堂,參與學生價值塑造,幫助學生制訂一份個人成長規劃、克服一項實際困難。
通過發布問卷,了解學生最想咨詢的導師,結合學生需求邀請導師;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發布導師信息,學生線上預約報名;通過邀請導師與預約學生走進輕松愉悅的談話“陽光房”,促膝長談。項目在操作過程中始終做到:堅持咨詢前,教師與學生“雙選擇”。導師選擇參加項目參與學生價值觀塑造,學生選擇“心儀”的導師進行咨詢?!半p選擇”堅持以生為本,立足于“學生中心”的互動模式,不再以教師管理為手段單向灌輸,而是讓導師在師生關系中從事引導者的角色,注重教學經驗及學生興趣的作用。堅持咨詢時教師與學生“雙互動”。為了保證咨詢效果,項目堅持一對一、面對面。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提供個性化服務教育。咨詢導師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獨特的、行之有效的學業輔導方案或心理輔導策略。堅持咨詢后,教師與學生“雙反饋”。導師對咨詢的有效性判斷,主要根據學生反饋,咨詢后的問卷反饋是學生反饋信息的主要途徑。導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調整咨詢步伐,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咨詢過程,使咨詢結果更加直接有效。一對一項目的雙向反饋將從依靠經驗的簡單談話咨詢轉變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它使咨詢的方式與被咨詢的方式在行動上協調一致,特別強調導師引導學生學習認知活動的過程,并可根據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咨詢效果。
依托“導師一對一”項目的實施,以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橋梁,一方面堅定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加強老師對學生各方面的了解,促進學風建設的發展。
一年后,NSSE調查結果表明,針對師生互動兩個差異指標(Q4與任課老師談論個人職業規劃與抱負嗎?Q5 與任課老師交流個人興趣、愛好、情感等方面問題嗎?)進行項目設計,學習投入度中師生互動(SFI)維度維度有了明顯改善(圖4),師生互動中針對的兩項指標值顯著提高(圖5)。
四、結語
基于本次調查,現階段影響高校學生學習投入度的主要維度因素為師生互動和學術挑戰級別。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總體狀況上有顯著差異,大學期間大一學生師生互動情況良好,大二學生互動維度值最低(低于中等強度值3),學生整體的師生關系水平低于其他年級。大三大四年級有所回升,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師生關系的親密度與預期隨之增加。與任課老師在課堂外交流,尤其是針對個人規劃、個人興趣、愛好、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較少是師生互動成為學習投入度短板維度的主要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項目設計,有助于改善師生互動情況以促進學習投入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史靜寰,涂冬波,王紓,呂宗偉,謝夢,趙琳. 基于學習過程的本科教育學情調查報告2009[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04):9-23.
[2]岳小力. 基于學生參與經驗問卷調查的高等教育評價新途徑[D].上海:復旦大學,2009.
[3]張瑋瑋. 生師互動對本科教育質量的影響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4]馬力,姜蓓蓓,楊瑞. 師生關系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基于北京市屬高校的調查數據[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7):121-124.
[5]汪雅霜. 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實證研究--基于2012年“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數據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3(01):32-36.
[6]陳洋廣. 淺析構建高校和諧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2):19-20.
本文受江南大學2017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項目資助,項目號:2017szgl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