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捷 楊新榮
摘 要: KSAO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員工職業崗位資質的描述模型。利用KSAO模型將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職業能力分解為知識、職業能力、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四個方面。根據KSAO模型的分析結果,從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綜合教學三個方面構建人力資源本科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設計實訓教學模塊,并各有側重。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KSAO模型 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
一、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從教學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工作存在難度大、效果差、用人單位不滿意的問題。一方面因為教學內容比較寬泛抽象,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難以直觀形象地感受,另一方面授課教師缺乏相應的人力資源企業管理實踐經驗,很難開展實踐教學,導致學生背會了理論,在實際運用中卻缺乏抓手。
從企業看,人崗不匹配是企業管理頭痛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企業人力資源從業者的專業水平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要求,而人力資源從業者的水平低下又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和開發,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是否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是企業管理中非常核心的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依據社會需要的客觀性、人才培養的科學性、學校辦學的客觀條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等四個方面進行,積極構建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以模塊課程的多元化滿足人才培養的多向性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
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存在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學生的素質需求與課程設置不匹配的情況,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專業基礎薄弱,知識不成體系。學生知識陳舊,缺乏各個學科間或學科內的歸納總結。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作為企業員工關系管理的窗口,對《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等基本法律十分熟悉,對于專業有關的如退休、用工、社保、招聘等政策信息應加強關注。
2.實踐經驗缺乏,動手能力差。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能力和態度的培養不夠。實操能力不夠,動手能力差。學生對專業知識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會遇到很多課本上沒有講到的問題。
3.缺少職業素養,職場磨合難度大。企業更加注重人才的綜合能力,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外,還需要有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公文處理能力、書寫能力、協作能力等基于勝任力模型的管理能力。
4.個人素質欠缺,發展后勁不足。學生在體質負荷力等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個性過強,耐受力差,在工作中面臨壓力的時候,沒有擔當,缺乏抗壓能力。
二、引入KSAO模型分析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職業能力
KSAO模型是人力資源管理中對員工職業崗位資質的描述模型,常用于崗位分析中對人員的分析。其中K(Knowledge),知識模塊是指執行某項工作任務需要的具體信息、專業知識、崗位知識。S(Skill),職業能力模塊是指運用某種工具或操作某種設備及完成某項具體工作任務的熟練程度,包括實際工作技巧和經驗;A(Ability),一般能力模塊包括人的能力和素質,如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觀察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O(Others),其他特質模塊主要指有效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其他個性特質,包括工作態度、人格個性、興趣愛好等,KSAO四個內容可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在職培訓、個人工作實踐積累獲得。
KSAO模型反映了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必須具備的職業素質能力,現借鑒該模型構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目標崗位職業能力分解表(表1)。
由表1所示,在人力資源相關課程的設置上,應當以鞏固知識(K)作為基礎,提高職業技能(S)和加強素質能力(A)作為重要手段,同時把培養個性特質(O)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加以重視。從專業教學角度來看,知識的要求是掌握即基礎性教育;對職業技能的要求是熟練掌握,即專業性教育;而對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的要求是不斷培養,也就是素質教育和性格教育。所以,必須處理好K、S、A、O四者之間的關系。從長遠看,素質能力和個性特質及創新能力將成為人才成長和競爭的關鍵因素。
根據上述KSAO模型的分析,可將課程分為四類,如表2所示。
三、構建應用型人力資源立體化課程體系
高校要培養社會急需的人力資源專業人才,首先必須根據目標崗位職業能力要求,以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塊為主線確定立體化課程體系:通識教育、學科專業平臺(專業基礎)、學科專業平臺(專業方向)、延展教育四個方面構建,結合KSAO模型,課程分類如表3所示。
1.通識教育模塊
通知教育大多為K模塊,安排在大學一年級,不僅有利于大學生銜接高中課程,培養基本能力,還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商務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企業實踐認知、應用文寫作、人力資源導論等。
2.學科專業平臺模塊
這一模塊是人力資源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K模塊和S模塊,設計針對大學不同階段且重點突出的理論課程和實訓教學,細分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課,進一步提高應用能力,加強實操能力。專業理論知識K模塊如高等數學、經濟學、統計學等基礎性、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課程等;職業技能S模塊,如工作分析、崗位評價、招聘管理、勞動法規、績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培養綜合能力的專業課程。
3.延展教育模塊
指A模塊和O模塊,培養和發展學生適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崗位的一般能力和個人素質,包括商務禮儀、演講口才、心理學、大學生就業指導、各類專題講座及報告。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如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助理會計師、電子商務師等職業技能證書的考試;學校各種協會通過文體活動、辯論比賽、創新創業項目等,進一步完善學生的人格和能力。
四、突出實訓教學,強化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能力
專業實訓教學注重對KASO各個模塊能力的強化,以大學四年為例:
1.大學一年級,實訓以培養基本能力和素質的通識教育為主,其中包括商務英語、計算機操作、企業實踐認知、人力資源導論等。
2.大學二年級,以學科專業平臺(專業基礎課)為主。學生需要加強對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實際操作技能的學習,在KSA模塊中,細致并深入地對人力資源實際業務中涉及的操作技能進行實訓,通過課堂實訓及其后的整體實訓,學生能夠掌握如工作分析、崗位評價、人才測評等各環節的操作要點。
3.大學三年級,以學科專業平臺(專業方向課)為主,學生需要進一步加深對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實際綜合操作技能的學習,在KS模塊中,包括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商務定量分析、商務談判、市場調查、運營管理、ERP沙盤模擬、仿真公司平臺等。
4.大學四年級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能夠親身參與企業的各種崗位工作中,把前三年學習過的知識融會貫通,并完成一篇畢業論文,讓學生在真正的工作崗位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的思考
應當轉變應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教學觀念,由“輕實踐、重理論”向“突出實踐、注重創新”轉變,加強應用型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探索;需要高校與時俱進,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改革人才培養體系。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真正能適應市場的發展,真正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許輝.基于KSAO模型的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J].職業技術教育,2011(02).
[2]吳建功.國際貿易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金融經濟,2008(6):113-114.
[3]王濤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與改革[J].大學教育科學,2008(5):80-83.
[4]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