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藝
摘 要 國家與民族的進步靈魂就是創新,同樣也是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源泉。為此,對創新人才的有效培養已經成為重要問題,需要給予高度重視。而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形成創新思維,也逐漸成為物理教學教學中所面臨的挑戰。基于此,文章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切入點,闡述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 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 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68
Abstract The soul of the progress of the state and the nation is innovation, and also the indispensable driving force and source. Therefore, the effectiv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s to be given great atten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forming innovative think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challenge in phys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expound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inking, with a view to help.
Keywords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cultivation; strategy
創新思維能力屬于思維領域中的高級形式,具體指的就是在創造活動當中能夠發現新事物并對新問題予以解決的一種能力。每個人都具備創新思維,但所表現的程度有所差異。通常情況下,人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針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自我開發解決,并實現自我突破。這就是創新思維與意識價值的一種體現。所以,在學校教育中必須要高度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學實踐中,將創新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并通過采用有效的方式對學生創新能力予以培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現狀
通常情況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最常見的教學模式就是填鴨式教學,具體來講,就是教師扮演著權威角色,而學生則始終全盤接受教師課堂傳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成效并不可觀。長期以來,學生只會機械地學習課本內容,而教師也成為教材的朗讀者。[1]實質上講,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應是學生,而教師則應扮演輔助角色,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對課堂進度予以有效掌握。
而當下初中物理教學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對于職業角色的認知不清晰。學生在學習階段始終受到升學率的牽制,對課堂學習的知識內涵與本質并未深入了解,教師的教學方案中以題海戰術為主,“傳道授業解惑”這一教學理念始終難以落實。
2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心理狀態分析
因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就是掌握解題技巧并獲得較高的分數,因而學生便不會對所學物理知識加以深入探索。物理屬于基礎性學科,并且是絕大多數理科課程的奠基學科。在對學生物理學習方式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是死記硬背,只要熟記題型就能夠獲得可觀的分數。受這一錯誤學習思想的引導,學生的好奇心逐漸消失,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效果的提升。而當前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是“玩中學”以及“學中用”。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當以升學率為目標,而是要保證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師有必要積極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推動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3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
3.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初中學習階段,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學生心理狀況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因而可塑性也較強。[2]在接觸物理學科以后,會形成濃郁的學習興趣,但實際學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物理教師自身意識、行為與方法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若教師與學生處于不平等地位,將始終停留在一言堂的教學層面,導致學生與教師間無法親近。最重要的是,意識會對行為產生一定的支配作用,對教學方法產生影響,在學生難以接受教師的情況下,其言行也必然無法滿足教師的教學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初中物理教師必須要克服這一問題,在教學語言方面應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而個人行為也應具有感召力,在教學方法方面,要能夠與學生產生積極互動,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所有的學生。通過這種平等與互助教學關系的構建,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心態看待物理學習,并且遵循教師所傳授的方法開展物理學習活動。
3.2傳授科學合理的物理學習方法
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應重視課后反饋的作用,這樣一來,就能夠了解到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思想方面構建物理量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難度。一般情況下,學生會通過重復記憶的方式來強化對于物理概念的印象,這種方式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塑造十分不利。[3]由于學生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有偏差也不深入,所以很容易出現錯誤觀念,經常會混淆密度與質量,或者是壓力與壓強等相關物理概念。在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解以后,發現學生產生概念混淆的主要原因就是尚未正確掌握討論物理問題的方式。絕大多數學生都了解控制變量的方法是討論物理問題的常見方式,但在實踐過程中卻難以靈活應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當向學生重點介紹物理學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基礎概念,并遵循正確的方向展開物理研究。基于此,學生也能夠提出更多有關物理學習的問題與設想,而且在實驗設計方面還能夠展現出個人的獨特想法,而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的初始階段。endprint
3.3向學生傳授科學合理的思維方法
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由此可見,對科學的方法加以熟練掌握要遠遠重于知識的掌握,且價值不可估量。[4]其中,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開放式教學方法、問題發現法以及討論法與類比法等的靈活運用,對于學生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的培養產生了積極影響。以開放式教學方法與推進方法結合運用為例,在學習電阻串聯以后,可以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燈泡正常的發光狀態,其電阻為1000 ,將其接入到家庭電路當中,試求出其正常發光狀態下的電流;
第二,定值電阻的阻值分別為10 與20 ,首先將兩者串聯于相同電路當中,可以求出什么;
第三,如果定值電阻的阻值是10 與20 ,將兩者串聯在電壓是30V的電路當中,試求出可以獲得的全部物理量;
第四,已知兩定值電阻相互串聯,且電壓是30V,而其中一個電阻值是10 ,而流經另一電阻的電流是1A,試求解可以獲得的全部物理量。
物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題目的順序解答物理問題。物理學科本身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征,所以可以對多種教學方法加以利用,并且融入物理教學當中,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
3.4不斷鼓勵學生質疑并猜想
任何人的思維都是在實踐生活中遇到難題而形成的,只有善于并熱愛思考的人,才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5]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予以大膽猜想,對學生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以保證其能夠自覺探索并思考,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使其思想更具創造性。即便學生提出的創造性問題讓教師難以回答,但是卻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能夠沿著更加正確與科學的方向,通過對科學方法的合理運用進行探索,不斷鉆研并學習物理知識,才能夠在學好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6]
3.5以物理實驗為載體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培養
眾所周知,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真實的實驗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予以全面培養。通過物理實驗能夠對學生創新思維與意識進行有效培養。其中,物理教師可以創設物理情境,在特定氛圍下對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加以激發。[7]在《浮力產生的原因》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好不要生硬地傳授這一理論知識,可以將其設置成實驗探索教學課程。首先,選擇兩段相同蠟燭,其中一段與燒杯底緊貼,另一段則豎放在燒杯底。其次,在杯中添加水,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可以發現,其中一段蠟燭浮起來,而另一段蠟燭卻始終緊貼杯底。在這種情況下,將學生的探索興趣激發起來,并進行相關的討論,提出諸多設想。而這一思索與討論的過程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
3.6構建第二課堂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物理教師可以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拓展至課外,積極開展不同種類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不斷激勵學生大膽創新。[8]在課外活動中,教學的內容與思路都是自由自主的,對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具有積極影響。而且,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了動手與動腦的機會,對其自身潛力予以深入挖掘,進一步強化其創新能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因而學校和教師都應當積極響應新課改政策的倡導與號召,對學生創新思維與意識予以全面培養。基于新課標物理課堂教學,必須重視素質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方法,不斷鼓勵學生探索全新的思路,使其學習興趣得以全面激發,對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給予高度重視,突破傳統思維約束,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陶承彬.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J].美與時代:下,2012(8):128-128.
[2] 趙耀華.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0).
[3] 黃定果.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1):38.
[4] 翟擁軍,陳桂仁.淺議初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3):11.
[5] 山永萍.淺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5):141-142.
[6] 陳旭云.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4.21(11):60.
[7] 蘇中飛.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散文百家(下),2016(8):230.
[8] 侯瑩瑩.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