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彩虹
摘 要:在幼兒園科學領域,我們都知道: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研究欲望是關鍵,也要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和幼兒一起去發現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在木質文化的實施過程中,就非常自然地考慮了幼兒的領域目標。為幼兒創設與自然接近的自然元素,創造與自然相貼近的材料,在科學探究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幼兒,在該領域尋求有利于幼兒發展的生活化、游戲化、社會化途徑;為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提供舞臺;不斷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并適時地給予指導或幫助,使科學探究活動更加精彩紛呈,讓幼兒的探究更專注,幼兒的思考更深刻,幼兒的學習更主動。
關鍵詞:木質文化;科學探究;生活化;游戲化;社會化
一、木質文化中,利用“三化”關注幼兒科學探究
實施“三化”指的是生活化、游戲化和社會化。科學探究活動能為幼兒認識周圍世界提供獲得直接經驗的機會,使幼兒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為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探究機會,我抓住活動的各個環節,從多角度、多途徑去挖掘。
我們幼兒園會挖掘周邊資源,發現很多與自然相關的元素:樹林、木樁、木房子,組織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探究活動。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如:“抱一抱樹木有多粗”“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聞一聞木頭的香味”“玩一玩與樹林的游戲”等。在孩子們的眼里,小草的根、莖、葉都有一個個講不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幼兒的興趣。大自然使幼兒積累了諸多豐富的經驗,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他們的觀察更加細致入微,他們的集體交流更加深刻尖銳。
科學探究還應實現游戲化。在游戲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很多木質結構的材料,是一種既自然又不失安全的材料,如:在我園開展的建構區游戲中,幼兒搭建的過程、展示的效果,都充分體現了木質游戲材料給幼兒帶來的大膽創造與設想。他們能結合主題,如蛋糕專賣店,收集很多關于蛋糕的盒子、照片、圖片等,用木質材料搭建一座漂亮的房子,那里有幼兒用來過生日的桌子、蛋糕模型、用于慶祝的小舞臺等,以游戲的形式全面推開,那里你可以感受到木質游戲材料給他們帶來的無限遐想,他們分工合作,快樂地游戲著。在此過程中,他們探索著怎樣設計、怎樣擺放、怎樣推銷等。游戲中他們都是親力親為,不斷質疑,不斷追問,尋求答案。在此,我們還把一個個集體科學活動中明確的具體目標,轉化成無形的目標,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達到目標。
科學活動實現社會化,當今社會已越來越向著社會化、多元化發展,不管是科學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都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背景。我們在使科學活動生活化、游戲化的同時,還積極嘗試整合多方面資源。
二、木質文化中,搭建幼兒科學探究的舞臺
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有過這樣的嘗試:家長與幼兒共同進行親子科探小制作(蔬果大變身)。要求:用木質材料作為展示架,用自然蔬果創意造型。我們邀請了班上小朋友及家長,家長收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還有刀具、牙簽、吸管等輔助工具。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首先讓幼兒與家長一起尋找周邊的自然地,采摘合適的自然蔬果,知道蔬果的名稱,外形像什么。其次,讓幼兒任意擺弄,選自己喜歡的幾樣加以組合,并說說你想變什么。最后,我們讓幼兒自由創造作品,并選擇性地取所需蔬菜水果,借用輔助材料加以點綴。在活動中我們非常強調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家長在活動中只是一個幫手,在活動無法順利進行下去的時候,家長就要適時地給予語言上的提示或幫助等。
借助木質文化,我們讓這次活動更加有聲有色,凸顯了幼兒的動手動腦,在構建展示架時,因為幼兒有了強烈的想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他不怕累,爭搶著想自己完成。家長也親眼目睹了我們是如何為幼兒創設動手、探究、創造的舞臺的。這樣的自主探究現場,是幼兒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融想象、思維、動手、創造于一體的過程。
三、木質文化中,關注幼兒的科學探究問題
我們在操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幼兒在遇到問題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就此放棄;二是想著法子加以解決。這實質上就要求我們對幼兒科學探究品質的培養。我們要善于發現幼兒在探究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幫助,創設解決問題的途徑或策略。這是我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注重的又一環節:
我們幼兒園的木工坊,不僅僅是提供這樣一個環境,更多是在木工坊操作時,幼兒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發現問題并自己選擇合適的途徑和方法解決問題是關鍵。在一次操作中,讓幼兒使用榔頭和釘子設計木質小玩具時,一位幼兒的行為進入了我的視線。由于各個區域準備的材料有限,有幼兒已經用完,但感覺不夠大膽,顯得無所事事,在邊上閑逛,停止了手中的木工操作活動。我發現情況后,便輕輕問:“需要幫忙嗎?”“我沒釘子了。”“那你想找誰要呢?”“不知道。”“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看到佳×那邊還有好多,你愿意去和他商量一下嗎?”小朋友好像很害羞,顯得有些拘謹,臉上泛起紅暈,我再次鼓勵她:“你可要抓緊時間了,否則被人家拿走了你就不能繼續木工坊游戲了哦,加油!老師這兒等你。”幼兒終于鼓足勇氣,跑了過去,但聲音很低沉:“你的釘可以給我一些嗎?”她如愿以償地拿到了釘子,便即刻開心地操作起來。
借幼兒操作之時,我走到她身邊,撫摸著她的頭,給她一個微笑,并對她說:“你真棒,遇到事情會自己解決了,以后再遇到什么事情,你一定能完成得更好哦。”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究行為,讓幼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繼續投入地展開活動。
在我園的木質文化中,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將科學探究作為積極主動參與活動的方式,讓幼兒承擔不同的探究職責,在與游戲材料的互動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幼兒的學習活動是一個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我們在木質文化創設中,注重環境的創設,注重引導幼兒“會學”要比引導幼兒“學會”更重要。我們將攜手努力,通過不懈地探索與實踐,使幼兒的科學探究更加專注、投入。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戲是幼兒快樂的學習。我們應該讓幼兒回歸到生活、自然中,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地交往,木質文化只是給予幼兒一個真實的環境,通過幼兒的探究、教師的觀察,及時捕捉到信息,抓住教育契機。在活動中,教師順應幼兒的興趣,借助真實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探索,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探究活動中既學到了科學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