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麗
摘要:問題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導火索”。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采取開放式、發散式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活學生的政治思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問題意識;問題情境
眾所周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涉及學科范圍廣,既有理論知識又有現實問題,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勢必會令學生感覺枯燥和乏味。因此,培養問題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那么,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要樹立問題意識,巧妙設疑和釋疑
首先,要善于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不譏諷、不嘲弄,挖掘其可貴之處。高中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這正是培養問題意識的源泉。教師要有意識的保護學生的這種心理。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甚至是一些荒誕不經人問題也不要立即給予否定。要通過交談了解學生人心里狀況。要努力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消除學生交流的緊張感。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
其次,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置問題情境,發展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而問題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要嘗試運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置問題環境。問題不在多,而在精。要考慮到問題的廣泛性與針對性,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從具體學情出發,從教學目標出發,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
同時,教師也必須注意不能讓學生只是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思考和判斷,而被教師設置的問題牢牢地套住,陷入被教師追問的被動狀態。因此教師要以“問題”為中心,巧妙地設疑、布疑、激疑和質疑,讓學生去釋疑、解疑,以促進問題意識的發展。應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閱讀、想象中去探索和發現規律,記錄存在疑難問題。這樣就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去學習,思考并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嘗試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比如在《尊重價值規律》一課的教學時,學生在預習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l)如果不尊重價值規律會產生什么后果?(2)當市場上某一商品供大于求時,會造成商品價格下跌并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此時該企業應如何面對這種困難?(3)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但我們是學生,直接去從事商品經濟活動還很遠,現在我們要不要尊重價值規律?從中不難發現學生的提問能充分展示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
二、教師提問要講究問題設計的藝術性
古人云:“善問者如敲鐘,叩之小者則小鳴,叩之大者則大鳴。”這就是說,教師要善問,要把握提問的技巧,否則信口亂問、故弄玄虛,形式呆板,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惡感,創造性思維也受到抑制。因此,教師在設計這些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問題必須是具有發散性的,沒有固定的現成的答案,便于啟發學生思維。第二,教師在提出這些問題時掌握技巧,抓住契機,使學生的思考以創造性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避免學生的“胡思亂想”、“低效率”的思考,推動創造性思維教學。當然,教師在發散過程中也需要對各種不同的想法、意見進行歸類集中選擇最佳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發散與集中相結合,提倡舉一反三,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比如,我在教學“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這一節中時,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200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及事跡介紹,并結合教材內容出示了一系列問題:他們為什么能感動中國?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品質?生活在社會中,人生的價值究竟在哪里?這一系列的設問和追問,引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質疑別人觀點的同時闡述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討論中達成了共識人生的真正價值應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三、采用發現式教學,強化學生問題意識
美國教育家肯尼思·H·胡佛從現代教學觀的角度指出,整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所以任何時候都應該鼓勵學生提問。特別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很多理論是即成的,被奉為“真理”,而很多有人提出質疑。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也是預先設計好的,答案也是既成不變的。因此,教師要采用發現式教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師生探討與交流的方式來進一步把握思想政治課堂的內涵。特別是一些較為敏感的話題,教師更不應回避,要站在時代前沿,從歷史角度出發,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教師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與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歸納和總結問題,或者課堂之上公開討論或者一個小組提出問題指定其他小組成員或教師進行回答,要密切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 關系,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提好問題,只有這樣堅持不懈的支持與鼓勵學生,他們才能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把課堂視為了解知識、提高能力的樂園。
總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為學科特點為基礎,借助問題激活學生政治思維,從而有效的理解課堂知識,增強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讓愛上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孟玲.高中政治問題意識與有效教學的構建《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1年2期
[2]周瑞峰.高中政治課堂激發學生問題意識淺析《中學教學參考》 2015年10期
[3]周潔嬌.高中政治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求知導刊》2016年11期
[4]居文麗.中政治問題意識與有效教學構建研究 《才智》2017年15期
[5]張穎.題教學: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理性回歸《當代教育論壇》 2011年1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