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軍
【摘要】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最終也應該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因此,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事情。本片文章,主要從理念先行、行動落實、評價多元這三個方面對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課外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學科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079-02
引言
教師以往采用的大多數教學方法只是一味的對初中生進行教材知識的灌輸,不與初中生產生互動,不難看出這極大的打擊了初中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熱情。從本質上來講,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可以在提升初中生學習自信心和熱情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展,可謂是一舉兩得。
一、理念先行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
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與初中生理想與成長相關的就是政治認同;初中生觀察、認識、參與、反思社會的思維和能力就是理性精神;守法知法、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并履行義務的品質就是法治意識;初中生的做主當家的責任意識和行為就是公共參與。這四大要素共同構造出一個機體,各個要素的邏輯互相依存、內容又互相融匯。比如,教材中的一次課標活動建議:對成立新中國以來尤其是1978年以來的對巨大變化的社會生活有反映的數據資料,并對變化原由進行討論,對領導我們事業發展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進行深入的感受,來進行政治認同要素的展現;開展一次“中國公民你、我、他”的主題活動,對人民大眾的舉報與監督對司法公正以及社會秩序的維護作用,來進行法治意識要素的展現;依據對本社區的老年人群體的生活問題考察,提一些好的意見至相關部門。開展一次意義重大的社區公益性志愿者活動,來進行公共參與要素的展現[1]。
二、行動落實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
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現實卻是骨感的,結合實踐活動進行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實際中卻存在著極其難以實行和處理的操作、不是理想中效果的問題。基于此,應該將家長、學校、社會三個方面的力量結合起來,形成重拳出擊的強大合作力量,發揮每一個方面獨自行動都難以發揮的效力。比如,組織一次規模比較大的主題為“進行依法合法的維權當遭受不法侵害的時候”的模擬法庭的課外實踐活動,其中存在有初中生對法庭的審判程序、訴訟稿件的書寫等方面不熟悉,貿然的操作很難取得進展以及應有的成效[2]。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下述三個步驟來施行:第一,向學校政教處反映有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的想法,其后政教處可與有關法院進行聯系,最終組織初中生利用周末的空余時間到相關法院進行參觀并旁聽公開審理案件的整個流程,這能夠有效的提升初中生對于法庭審判流程的認識程度;第二,初中生可將集思廣益編寫的訴訟稿件向有當律師的學生家長或親朋請教,來提升稿件的專業程度;第三,教師和學生可對訴訟稿件進行多次的修改以及順利開展最終的模擬訴訟的課外實踐活動。最終可以看出,由社會、學校、家長、教師以及學生多方的努力,在這次質量非常高的模擬法庭課外實踐活動中,初中生的有關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都得到了培養、鍛煉和提升。
三、評價多元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
能夠有效促進和引導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方式就是學科評價。我國教育部門啟動的把核心素養進行課標的轉化以及與初中生的學業質量評價相關聯的基礎課標的修訂工作,這極為有效的促進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力度。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內容是初中教師進行最好的評價主體人群與方式選擇的主要依據,在評價中,對社會、學生、教師、家長這四方面的力量進行整合,極大的使教學評價所具有的反饋功能、引導功能、激勵功能、總結功能等都得以發揮出來。
結束語
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不難看出其對培養初中生成長和價值取向的重要性,但僅從課本知識來進行教育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最終也應該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因此,教師應該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只有如此才能通過鮮活的教學實踐、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極大的提升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初中階段內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慧紅.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78-79.
[2]張崧.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國德育, 2017(1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