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坤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該采取更為有效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同時增加學生的英語素養,為學生未來更好的英語學習做準備。如今,情景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引起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筆者立足于小學的教學環境,根據小學英語的課堂現狀,試分析情景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景教學 小學英語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107-02
前言
幼兒園的幼兒已經開始學習學英語,到了小學階段,英語變成了一門重要的學科,得到了老師、學生和家長的重視。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不斷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以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們經過教師實踐發現,情景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重復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歸還給了學生。
一、明確教學目標,利用實物教學
選擇情景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達到教學目標。在進行情景設計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明確教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單個目標,把學習角度從整體向單項目標進行審視和設計,創設出適合小學生能夠接受的教學場景。比如在課文《where is the bad》中,教師首先需要制定單項教學目標,讓學生會讀會寫單詞和詞組,整體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聽懂并掌握重點句子,如“Where is it?It is on/under/behind the …”能夠默寫重點單詞bird/chair/behind等,并且會唱課文中出現的英文歌,能夠熟練掌握每個單詞的正確發音。接著老師就可以利用歌曲進行導入,以小鳥為情景拉開課文故事的序幕了。
教師可以選擇用實物或許圖片來創設課堂情景,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場景中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增加課堂教學的效率。[1]如把一些植物、動物和水果等彩繪的圖片或者卡片應用在課堂上,有代替現實中的物體的效果,它能作為一種特殊的事物把課堂的氣氛帶動起來,讓英語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強化學生的直觀感受。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信息技術基本已經在我們的教學中普及,順應時代得潮流在英語課堂上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樣可以創設情境,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達到優化教學的教學目的。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讓小雪英語課堂上的知識變得形象化,生動化,以此來豐富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通過試聽的高手,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從而對其更好地掌握和靈活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2]如在進行《Bens birthday》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西方孩子過生日的場景,再通過引導把學生帶入生日教學的場景中來,讓學生順其自然地學習和生日有關的重點單詞和句性,最后請同學們一起來唱生日快樂的英文歌。在教師創造多媒體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該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在課堂上融入更多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三、肢體語言,互動創設教學情境
在跨文化的語言學習中,教師運用肢體語言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的這種肢體語言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和直觀性,在表達課文中的內容時,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方便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時常使用肢體語言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獨立的思維,如在講walk時,老師做出自由散步的動作,在講eat時,老師在講臺上做出吃面的動作,在講swimming這個動詞時,老師身體向前傾做出游泳的動作。老師的動作讓學生對這些單詞有了獨特的反應。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就是自己在做某個動作時,回想這個動作用英語怎么說,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采取互動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教學內容,來引起學生的討論,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增加學生語言表達和傾聽的機會。
結束語
為學生在課堂上創造某一情景,通過故事、實物、多媒體和互動等方式,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把英語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這樣提高了英語課堂學習的效率,同時也為學生英語養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劉良平.情景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7(11):44.
[2]鄧麗榮.試論情景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神州旬刊,2016(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