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環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潛能生學習興趣是與主體意識的培養、教師的關愛息息相關,多給其一些表現機會,多讓其體會一份成功的喜悅,會迸發出不同的火花。
【關鍵詞】潛能生 小組合作 主體意識 關愛 創造機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139-01
潛能生,這個稱呼是教學人文化后的一個產物。剛開始我們稱為“差生”。又因為這個“差”僅僅只是學習方面與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差距而已,其他方面并不差,所以就有了“學困生”這個稱呼。然而一時的學習困難不代表永遠,因此,潛能生這個稱呼就誕生了。潛能生, 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方面表現較差的,但還大有潛力可挖的學生。培養潛能生的學習興趣,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這個話題就跟一千讀者眼里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經久不衰。下面我就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領悟到的尚且還很淺顯的經驗來談一談。
一、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樹立主體意識是培養潛能生的學習興趣的基礎。
培養潛能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培養潛能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以人為本早已是我們的教學理念。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在于老師交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到了多少。而學生學了多少取決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跟主動性,這一點更適合潛能生。課堂上, 老師要更多學習和實踐先進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盡可能做到生動形象,靈活多樣,通過新異的刺激,來引起潛能生的興趣,創造愉悅的氛圍,以求符合潛能生喜新好奇,達到培養主體意識的目的。因此,只有樹立了主體意識潛能生才會對有學習興趣 。
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更多地關愛潛能生。
給予潛能生更多的、無微不至的關愛,是培養潛能生的學習興趣的關鍵。實踐證明,小學生會往往因為喜歡哪位教師,才會喜歡他教的那門學科。哪怕天分不足,他也會全力以赴。所以,我從心里真正地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讓每個潛能生對我有親切感、信任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課堂上,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會面帶微笑進行巡視,會站在潛能生的身后傾聽他們的發表,正確時我會不吝嗇夸獎他們,錯誤時,我會一點的一點引導他們,然后會對潛能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的笑臉就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暖流。讓每一個潛能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我跟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使他們投入到主動學習的活動中來。這樣就會大大的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多創造機會讓潛能生表現。
我們不否認潛能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很難會像優等生那樣,會很準確的找到答案并能流利的發表出來。但是,我會特意設置一些淺顯易懂的問題,讓他們解答,或是讓他們讀一讀已經呈現的答案,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對潛能生要有足夠的耐心。使他們或多或少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我會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表揚或是獎勵。在平時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我提倡的是“上星”制度,特別是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要把潛能生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當他們小組匯報完自己的學習成果后,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潛能生回答較好的,整體優秀的小組升一顆組星,重點強調是由于他們每一個人都表現良好才獲得的。讓潛能生感覺到這一顆組星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體會到那種集體的榮譽感。給多一點表現的機會與潛能生,這也是培養潛能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四、合理分組,努力使潛能生融入到合作學習中來。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力爭做到優等生可以得到提高,中等生得到鍛煉,潛能生得到幫助和提高。因此,我在組建學習小組時,就要有意識地把優、中、差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只安排一個潛能生,并安排一名優等生與他結成對子。對小組里優等生的學生,我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主動幫助潛能生,如果同樣的問題,潛能生有優先回答的權利;教師又給潛能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小組討論、交流時必須發言,防止小組討論時優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潛能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中既體會到自己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又能得到同學的幫助享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進一步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
總之,要培養潛能生的學習興趣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過教師長期不懈的關注、努力,才會提高潛能生的成績。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潛能生不會永遠都是“潛能”而不“突出”的。就像一棵從小長歪了的樹一樣,只有通過不停地修剪、不斷地澆灌,也可能成為一個筆直挺拔的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王寧.初中數學教學中潛能生轉化.《新課程學習:中》2011.1
[2]周玉平.淺談數學潛能生形成及轉化策略.《讀與寫》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