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易永忠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建設院校,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教改實踐,是新時期思政教育一個必然選擇,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舉足輕重。在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重要性及教改關鍵的基礎上,本文重點探討了《大學英語》思政教育教改實踐,并對英語課程思政的教育、教改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思政教育;改革實踐;反思
【作者簡介】李月(1967-),女,漢族,廣西柳州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翻譯、跨文化傳播管理和高校外語教育教學等;易永忠(1965-),男,漢族,廣西北海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翻譯、商務英語、跨文化傳播管理等。
【基金項目】2013年6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跨文化翻譯研究》,CS12036X。
早在2016年全國高校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就思政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將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始終,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政教育要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黨的十九大又再次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加強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建設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更要貫穿課堂、貫穿整個教育過程,方可凸顯其示范作用。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英語課程思政是大學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學是黨領導下的大學,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辦好大學就要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做好理論傳播與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但在高校的教學實際中,只靠專門的思政課程和偶爾一些零散的講座,已難以湊效。
有調查顯示,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中西方文化碰撞強烈,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比如在消費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文化的同質化趨勢不斷加強,而對于本民族文化的認同逐漸勢弱。因此,大學思政教育要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進每門課程,與各門課程形成合力,如千手觀音的抓手般同時啟動,以建設一個全方位、立體性的思政教育體系。
《大學英語》是高校非英語專業每個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其覆蓋面廣、教學時間長,將思政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更能全面地進行思政教育,更能凸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在全國高校中的示范性。眾所周知,英語不僅是語言的學習,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透過課程思政教育,通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比較,思政教育更深刻、更有效。
2.課程思政教育是《大學英語》教學自身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語言的教學,更是文化的教學,西方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涵蓋其中。了解西方文化有助于深刻理解語言的形成,掌握語言更地道。因此,高等院校——尤其是建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高校,英語教師更應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較高的政治素養。在教學中,要對語言中的文化現象及其價值觀進行必要分析,通過中西方文化觀念、道德意識的對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有意識地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道德觀念,履行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職責。
在互聯網信息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大學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及其價值觀念的影響,反而對本民族傳統優秀文化變得淡漠。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當下很多大學生熱衷于西洋節慶,其氛圍比中國傳統節慶還要濃烈。面對這種現象,將思政內容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因為思政教學不僅可以促進語言學習,還可以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比較中,加強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達到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的互利共贏。因此,高校英語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文化對比與文化反思,彰顯我國傳統文化與美德的魅力,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突出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示范功能。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教育活動要始終以人為核心。《大學英語》融入思政教育最關鍵在于教師,立德樹人要以學生為本。從教育者的角度出發,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對教學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引領學生走正道。教學中要以身作則,以言行樹立榜樣,做好言傳身教。而學生的思政教育不是簡單地灌輸價值觀念,方式、方法至關重要。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思政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要通過真誠的教育打動學生,要提升課堂的生動性與感召力,將思政教育潛移默化到課堂教學,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語言的力量引發學生共鳴,啟迪其心智。
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備好每一堂課,才能因材施教。還要精心選取更合適的素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到英語課程,通過多種方式,如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在提升學生思政水平的同時,提高其英語能力。
三、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改實踐
經濟的全球化與一帶一路的發展,國家和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大學英語》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更要熟練運用語言,成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建設院校,其《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更要從思政的內容著手,挖掘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內涵,深化英語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在立足語言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文化教育,使學生在語言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加深理解和認同我國文化,實現其能力培養與品格塑造。
1.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內化其理想信念。國際視野對外語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英語學習不能拘泥于課本上的單詞語法,而是要拓展其國際視野,以一種更開闊的思維去看待西方的文化現象與相關問題。《大學英語》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還要將學生面向世界、面相未來的信念內化為其自身的理想信念。
在教改實踐中,可以將國際新聞作為課堂討論的素材,在對新聞事件的解析中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例如,學生可以通過BBC、VOA、CNN、China daily等多種媒體獲取相關的資訊,選取感興趣的新聞進行剖析,教師通過隨機等方式對進行提問,就某個內容組織展開英語討論,最后總結和點評。這樣可以逐漸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其唯物辯證地看待世界,從而內化為其一種科學辯證的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修養與思想境界。
2.傳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乃至國家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源于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傳承發展中,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許多深刻的價值理念,對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發展依然有著一定的啟示作用。在教學中,面對西方文化不可妄自菲薄,而要讓學生學會辯證地比較中西方文化,更要加強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宣揚與傳承。
在課程思政教改實踐中,傳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是《大學英語》課程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教學內容上選取詩詞歌賦、名言警句等作為素材,通過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實現準確、流暢的英語表達,既可以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發現中華文化之美,又可以在中西文化的對比中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增強其文化自信。
3.改革《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方式,融入課程思政考核的內涵。《大學英語》傳統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考核,只是單純的語言能力的測試,缺乏思政元素的考核,造成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思政培養的懈怠。所以,在《大學英語》的考核應加入思政的元素,將思政內容恰當地融入考試機制。在教學中則應將每個評價要素融入思政元素,包括課堂活動設計、作業的布置、學生表現的評價標準等,從而形成一個融入思政元素的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要實現學科目標與思政目標的密切聯系。在考題設計中,應根據題目的內容與類型,適時地融入思政的元素,要求學生結合實際作答,將其道德素質、思辨能力與相關英語知識相結合,從而實現其思政水平的評價,同時促進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的長足發展。當然,《大學英語》的課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其課程思政的考核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標,所以在英語課程的考核中要堅持適度思政的原則。在建設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過程中,更要以新的考核方式促使學生思想上進、學業進步,引導其投入更多精力在專業的學習、道德素質的培養、價值觀念的形成中,以提升其綜合素質。
四、《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反思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的建設任重而道遠。其《大學英語》中的課程思政,是思政教育專業化、深刻化、系統化的發展需要,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可以實現英語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深刻融合,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顯而易見的改變。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不僅可以提高英語的教學效果,還能提高其育人功能。
從學生的發展來看,思政教學可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人格素養、價值觀形成與專業學習是同向的,削弱其學習的功利性,增強其道德養成、文化自覺、唯物辯證和內省自律,從單純關注成績轉向關注個人思想成長與學業進步。從教師的發展來看,將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內涵,是對教學能力的重大考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更要關注自我學習與自我完善,不斷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從多種學科中汲取知識。教師將從關注學生成績、教學任務中轉向關注育人方式方法及育人效果,師生之間的關系將更加緊密,教與學將更加齊心協力。
一方面,《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真誠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切忌假大空的說教,又要廣泛涉獵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永保一顆求知心,才能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另一方面,廣泛的跨學科學習,對教師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育人過程中與學生同進步、共成長。
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改實踐中,最緊要的是提升教師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建設院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更要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英語水平、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促使其學業進步的同時,思想更上進、品德更高尚,以彰顯示范點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怡凡.課程思政體系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文教資料,2018(05): 209-211.
[2]張藝玲.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