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珍英
摘 要:現代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是最主要的學習主體,需要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參與學習。所以這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加強對“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合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學習,明確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在順利獲得知識的同時確保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筆者著重闡述了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踐。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數學課程中較多的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正是給學生自主探究生活奧秘提供機會,能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明確學習數學課程的價值,從而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全面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以下是筆者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探究。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傳統的體育教學強調的是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21世紀的我們提倡自主學習,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被動式的學習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只是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的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但要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
一、巧設情境,引發探究
建構主義理論曾明確表示,學習這一美好的過程并不是讓學習者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要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構建知識,要注重此構建知識過程的引導。因此,想要達到此教學目的,則需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動手實踐、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來合理的構建知識。要求老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小學生,了解他們的喜好、心理及思維特點,創設出新奇有趣、具有挑戰性、充滿疑問的情境,以此來激發發現、研究與探究之欲望。
比如在學習《平均數》相關內容時,老師便可以巧設兩組學生參與打乒乓球的游戲,一組人多一組人少,最終人多一組以平均數高獲得勝利。此實踐性較強的生活情境,非常有趣,能給學生制造非常好的疑問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對新知的學習與構建中。相信運用這樣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會比老師反復的知識講解要有效的多,記憶也會更加深刻與持久,有益于學生更好的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二、組織自主探究與交流討論
自主探究的前提是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老師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有責任和義務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的意識與積極性,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不斷的想、問、說、做,通過自學、嘗試、操作、交流、總結、反思等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自由王國探索的機會。在此組織學生探究與交流的環節中,老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引導作用,要將指導學生學習作為教學的核心所在。同時,老師可以將某知識點作為教學出發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角度著手,給予他們從不同方向、途徑、角度來觀察、操作、猜想的機會,要充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給他們預留充足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空間,以此來逐漸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因此,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要合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老師可以針對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一些問題來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的小組討論過程中,不僅每個學生都可以真實的參與其中,而且還能讓他們在相互幫助與啟發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提升,使學生們在平等、和諧的探究與討論中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其次,老師還要及時滲透好的學習方式。作為數學教育者不單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針對此方面老師要根據教材的特征,給學生提供合理的自學機會,逐漸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相關內容時,因為教材中例題相似度較高,所以老師可以在“教——幫——扶”的基礎上讓學生透徹理解一個例題,然后將課堂所有的剩余時間都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看似無序,實則并不是如此,對于學生學會知識,掌握正確學習方法有較大的幫助。
最后,要引導學生勇敢表達。眾所周知,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思維與語言發展的密切關系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需要重視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每個學生在表達時都會有相應的想象、分析與綜合思維,當學生表達能力得到提升時,自然自身的思維也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三、加強實踐訓練與拓展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必然離不開訓練與拓展環節。所以當例題講解完畢之后,老師可以先設計一些與例題難度相差不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實時訓練,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由于小學生年齡等方面的特征,在拓展訓練中有可能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所以此環節要滲透比賽性的活動,以此來保持他們訓練的熱情。當然在完成與例題難度相差不大的練習后,還可以設計一些難度遞增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自由選做,這樣既能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還能使學生們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四、總結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方式。實際小學數學過程中,老師要合理在各環節的教學中滲透此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發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玉儀.以《角的初步認識》為例,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現代化. 2017(33)
[2]樸海英. 基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7(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