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學校開展全面的質量提升工作,既是辦學的永恒話題,又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教的核心目標,更是貫穿職教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任務。文章對質量強國的大背景下,職業學校如何進一步實施質量提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職業學校;辦學;質量管理;質量提升
一、 前言
職業學校開展全面的質量提升工作,既是辦學的永恒話題,又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教的核心目標,更是貫穿職教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任務。應該說職業教育的價值在于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辦學品質。以落實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標志,在實施質量強國的大背景下,職業學校如何進一步實施質量提升,認真開展問題整改、特色打造、品牌示范工作,形成質量提升工作序列,需要職業學校開展全面質量管理。
二、 把握兩個工作原則
要進行全面質量管理,推進質量提升,應把握兩項工作原則。
一是把工作當作學問來做。只有明確了工作方向,實際工作才有價值,才不會走冤枉路,俗話說“馬壯車好不如方向對”。仔細想想做某項工作的重點是什么,希望由此得到什么結果,這樣做之后是不是真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與大家一同討論,再決定整個方向及流程。簡單說這個過程是一個系統思考的過程,就是學問。美國自然主義作家享科·大衛·梭羅說過:光是忙碌是不夠的,問題在于,我們到底在忙些什么?作為學校領導人,尤其要重視這個原則。
二是把辦學當作事業來做。所謂事業,通俗講為天下人謀利益的事,方可稱為事業。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與責任心。使命感源于對事業的熱愛,對人民的忠誠和對發展大趨勢的把握;源于對困難和挑戰的當仁不讓、舍我其誰的思想境界;源于內心堅守信念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責任心是使命感的外在表現,是對使命感最好的詮釋和踐行。常言道,一份責任心勝過十二份能力,有了使命感和責任心,才會有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才能在推進事業中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有定力,懷著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敬業精神,全心全意去奮斗。
三、 突出三個工作重點
推進質量提升工作,重點概括起來就是“三全”即全面、全程、全員參與的管理。
1. 開展全面的質量管理
從企業的角度看,一個企業必須在抓好產品質量的同時,要抓成本質量、交貨期質量以及服務質量,這些質量管理的全部內容就是全面質量管理。過去我們一說到教育質量,往往是指結果性質量,或者說輸出質量,它包括升學率、就業率、大賽金牌數等。當然,結果性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輸出質量再好,如果學校辦學成本很高,學生就業期望很高,企業也是不歡迎的。
其實,教育質量既要考慮輸入質量,即提供的課程質量,支撐課程實施的師資質量,實訓、實驗設施設備的質量;又要考慮運行質量,即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后勤管理規范執行的質量;還要考慮輸出質量,即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然而,全面質量管理的支柱在于,一是成本控制及時全面,杜絕無效甚至負效的教育教學行為;二是持續的改進,這也是全新的學校文化。當前全面啟動職業院校教學問題診斷與改進工作,正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行動。可預見,通過診斷與改進,將達到四個突破的目的:
一是突破質量提升一味依賴外部促進的傳統思路。
二是突破質量提升的傳統模式:一方面通過師資隊伍、校企合作、實訓條件等要素建設,強化質量持續提升的支撐力量;一方面通過常態化、周期性進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大步驟,可建構質量提升的自我促進力量。
三是突破質量提升的傳統路徑,致力于促進質量持續提升的運行機制建設。
四是突破質量提升的傳統方法,致力于信息技術在質量提升中的應用,更多地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尋找質量提升的突破口。
2. 實施全部過程的管理
當前實施的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是實施全部過程的管理的綱領性文件,它既把握全面,又突出重點,既強調規范、又注重活力,既講近功、又求長效,重在“改變從今天開始”。為此,實施全部過程的管理,就要圍繞質量管理全程的五大環節,突出五對“特性”。
一在管理規則制定上,突出合法性與規范性。進一步修訂完善學校各項制度,形成一整套內部管理制度體系。
二在管理資源分配上,突出先進性與科學性。積極構建“互聯網+”的學校管理模式,完善數字化校園規劃,著力建設數據集中、系統集成的信息技術應用環境。
三在管理目標確立上,突出現實性與前瞻性。以學校十三五規劃的有效實施,明晰學校發展思路及重點工作以及重大建設項目,打造辦學特色。
四在管理能力建設上,突出主體性與能動性。既要明確校內各部門職責,又要建立家長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等,增強管理能力的能動性;既要制定好學校章程,又要建設好教學、學生、后勤三項規范,以便規范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五在管理質量監控上,突出系統性與有效性。要著力“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過程監控和業績考核,形成“計劃—執行—檢查—反饋”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益。
3. 推行全體人員參與的管理
辦學質量的好壞,是學校許多環節和工作的綜合反映。每個環節的每項工作都要涉及到人,學校的人員,無論是前勤的教學還是后勤的服務,是系部年級的教學人員還是科室的管理人員,沒有一個人不與辦學質量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每個人都重視質量,都從自己的工作中去發現與質量有關的因素,并加以改進,辦學育人質量就會不斷提高。因此,質量提升,人人有責。只有人人關心質量,都對質量高度負責,辦學質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證。所以,要全力推行全體人員參與的質量管理。
四、 確立“四個一切”工作意識
四個一切——即一切為學生發展著想,一切以超前控制為主,一切用數據說話,一切按工作流程循環進行。endprint
1. 一切為學生發展著想
這里的一切強調的是學生既是教育教學過程的起點,又是落腳點;而發展指的是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發展的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使學生人人成功,個個成才。如何在快速發展、充滿競爭的社會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環境和教育氛圍。當前,對職業學校而言,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培養其自主、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引導其讀書求知,引導其實踐求技,有了這些習慣和品質,才是好的教育,學生才能有幸福的人生,質量提升才能落到實處。從質量管理的角度,要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我們知道,學校的每個部門、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有前、后或上、下的相對關系,都有工作服務對象,工作服務對象就可以看作是下道工序。在學校里,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就是體現在更好地為下一道工序服務的行動。相應地,在教學領域,就是要處理好文化課為專業課學習服務、專業理論課為專業技能課學習服務的關系。
2. 一切以超前控制為主
要實現超前控制,就要樹立“好的教育,首要的是有好的設計”的觀念。由于質量是逐漸形成的,把影響教育過程中的因素統統控制起來,改變單純以學后檢查考核的消極把關,轉向事前控制,顯然,這樣的教育效果自然是好的。在教育教學中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管理領域的頂層設計、教育領域的主題教育設計、教學領域的教學設計,尤其要把控好集體備課、二次備課,在教師中我們要倡導備課是教師的第一實功,上課是教師的第一硬功,作業批改是教師的第一細功。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好的教育教學質量是設計出來的,不是檢查出來的。
3. 一切用數據說話
用數據說話,就是要樹立“用統計的方法來處理數據”的理念。一切用數據說話,就是用數據和事實來判斷工作優劣,而不是憑印象對工作的績效下結論。有一位知名的企業老總說過,“如果你不了解科技,就永遠不可能讓科技成為你的幫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如何用統計的方法來處理數據,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推進質量提升,當前要做好三建工作。
一是建立數據平臺。強化專業層面的數據采集,要按照教學診斷與改進的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個觀測點”分類搜集數據。
二是建設數據分析隊伍。關鍵要培養數據分析的領軍人物,同時在學校內部各職能部門、學校年級培養一批懂平臺、會分析、勤研究的數據分析人員,提升學校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的準確性、及時性。
三是建構質量預警機制。企業產品不合格,可以報廢;而人才不合格,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學校更要關注人才培養過程的診斷,充分利用狀態數據,建好質量預警機制,盡可能消除影響培養質量的不利因素。例如在校企合作、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實訓教學等方面的預警機制。
4. 一切工作按流程循環進行
任何一項有目的、有過程的活動,都按照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四個階段進行。這個過程每一次循環都賦予新的內容,好像車輪一樣,轉動一次工作就前進一步。在具體工作中,養成把握重點、循序漸進、集中力量的習慣,從最重要的事情著手,牢記不要浪費時間做“垃圾”工作,去做那些會增加生產力的工作,確立“系統思考,工作分類推進”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將質量提升工作抓到實處。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用腦、用情,開展全面質量管理,質量提升工作一定會做出新的業績。
作者簡介:
鄭步春,江蘇省鹽城市鹽城教育科學研究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