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丹
摘 要:在這個追求創新的國家里,高校對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視越來越認真了,社團作為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一個關鍵介質,在提升學生素質、指引學生適應社會、促成學生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等方面發揮著超前作用。本文旨在闡述以社團為介質進行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是有益且必要的。
關鍵詞:職業學校;學生社團;心理品質
引言
目前,大部分職業學校仍把培養學生的技能作為重點教育,卻忽視了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加上部分學生由于學習生活壓力、競爭壓力和社會偏見,產生了心理困惑與心理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其學習和生活。因此,我們要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其更加健康地成長。社團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促使學生發揮最大的創造潛能,為其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培育的必要性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我國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成還呈現不均衡性,還跟不上社會的進展。尤其是現在在社會的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職業學校中的心理健康課對于學生的開展已成必然之勢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門對學生全面性的綜合教育,專注于提升和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協助學生在怎么面對所面臨的壓力,怎么改善現實情感的改變,推進心理健康的正向進展。因此,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一個關鍵舉措以防止學生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也是一個關鍵的措施來推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從根本上講,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對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培訓,并且還是推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適用的路徑,也具象化地展現了當今的素質教育。為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健康、自我心理健康,提升學生的潛力、自我調節能力、社交能力和學習效率方面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 社團活動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中質遵循的原則
(一) 社團活動頻度有張有弛
學生會及社團作為學生的自主系統。而高校中的社團形式多樣,其中一些社團可以協助學習,一些社團對人格的提升有所幫助。大學生社團有種類廣、個數多等特點,一般都可以滿足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遇到自己喜歡的社團。然而,學生一定要以學業為主,因此,不能因小失大,為了社團活動而占用過多的學習時間。故而,安排社區活動必須要把握好那個度。
(二) 對社團成員的規范與約束
學生社團是一個友好、輕松、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組織,這樣成員可以相互合作和學習,維護和善的人際關系,疏通成員的情緒情況,減輕普通抑郁癥和敵對的情緒波動在成員的日常活動中,持續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經過社團展開心理健康傳播,讓心理健康的概念廣為流傳。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大量展開活動,建設和改善健康、進步的校園文明,并推進校園人文環境的形成,使校園文化整體發展。社團也要實行教育的標準化。盡管社團有一些規定,但這些規定畢竟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依靠成員的自我約束,所以這些規定的實施取決于每個成員的有意識的行動,依靠每個成員認真維護。所以,必須高度看重社團成員對規定的認識,經過一系列切實規范、條例、法規,社團全體成員加強制約。
(三) 在社團結構上做到專兼結合
在心理健康如此重要的今天,各大高校非常有必要借助各種各樣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并且還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部門的引導下創辦專項的學生心理健康社團。而那些不是心理教育的社區也可以和心理健康社團合作創辦與之相關的社團活動,協助學生戰勝各類心理阻礙,推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 社團活動控制量和質
因為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為主,學生在選擇參加的社區活動十分受限。大學生參加社區活動,若機會過少,受到的心理教育就相對越少,也就不能有持續的明顯效果,不能在各個方面訓練他們的能力和心理素質,溝通的需要不會令人滿意,心理得不到適當的調整。但盲目地增加參加的數目顯然也是錯誤的,需要關注參與社區活動的質量。應引導學生理解每個社團的目的和內在,并確定屬于自己想要去的團體。當確定了自己的社團后,就應該要有熱切的心態、家庭一份子的使命感和合作精神。
三、 社團活動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一) 發展功能
學生社團能推進和協助成員自我的成長和提升。社團可以推進學生之間的相互的交流,經過活動,給社團成員表述個人的觀點的機會,通過所有人的頭腦風暴,跟上時代的思想。社區活動在學生發展健康、積極的愛好,發揮自己的長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 救助功能
社團心理援助功能就是學生社團在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主體作用,讓社團成員在生活和學習中有一個給他們關心、支持、情感宣泄的地方。就目前情況看,雖然大多數學院和大學設立了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大規模地展開心理素質教育,但單個的心理問題在解決上依然是個難題。因為心理專職教師或兼職教師在每個高校數量是固定的,但是學生的心理問題卻在頻繁地增加、變化,學校若想解決每個學生的心理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故而,學校可以在社團之間傳播心理知識和心理調節的方法,積極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三) 輔助功能
學院或大學中的正式學生團體在舉辦活動中經常受到限制,因為要以學校的委派任務為主。但是學生社團的活動主要是針對社團成員的個人需求所舉辦的。大學生在決定社團時傾向于個人喜好,社團的成立也基于成員之間的感情關系作為連接。成員間的資源交流順暢、頻繁,彼此有一個深入的理解,親密的人際關系,心理上的兼容性,行為的一致性。學生社團彌補了各高校正式的學生團體這方面的缺陷,與正式團體直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黃憲懷.略論大學生的心理自我救助能力及其提高[J].廣西高教研究,2001,(5).
[2] 王衛平等.人際交往團體訓練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2).
[3] 江光榮.心理咨詢中的價值干預[J].心理學動態,2001,(3).
[4] 郭德俊,馬慶霞.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任務中心教學模式[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