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國家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我國的建筑、教育、養殖、工業、醫療等各個領域都進行了改革與創新。教育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我國的教育歷史悠久,從先秦至今,我國的教育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國家教育部門為了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教育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新課改要求教育者們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理解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以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措施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共享時代的來臨,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在逐漸地減小。小學生作為新時代下的主人,應該掌握國家的傳統文化知識,學習外國的技術能力。學生是國家繁榮富強、民族振興的希望,教育者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課程,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應該學好語文課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一、 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是由國家用立法形式確定下來的強制執行的國民教育,它是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礎。教育者們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對小學生進行科學的、系統的教育,培養小學生讀、寫、算的能力,注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新課改頒布之后,教育者們對小學生的教育方式有所改變,不再是以往的教師授課,學生聽講,單方面的教學。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由關注科學轉變為關注人,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由以往的關注教學結果轉變為關注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課堂主動性、積極性。小學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邏輯思維等能力,培養學生初步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素質教育是使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教育,為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語文教學的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具有識字寫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等。語文教育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語言積累,不斷地培養小學生的語感,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興趣是一切學科的必備條件。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開展一些有趣的語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階段性和個體差異性,語文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同,對小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表達能力。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很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理解、想象能力。教導小學生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要求小學生可以背誦優秀的詩文。
三、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措施
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每個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對知識的理解、感悟能力都不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其將來的成長和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教育者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具體的培養措施有以下幾點內容:
(一)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是個好動的群體,正處于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具體運算階段”,思維中形成了守恒觀念,思維具有可逆性。對這個階段的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的方法。多鼓勵學生,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會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通過讓小學生閱讀有趣的故事書,使小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使學生喜歡上學習,發揮自身的學習主動性,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 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已經將教學內容結合圖片和視頻、音頻,展示給學生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將教學材料與美麗、有趣的圖畫對應在一起,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一種投入的狀態中,在自我思考、沉浸的小世界里培養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自己的語感和對語句的領悟能力。
(三) 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喜歡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先決條件,但是沒有科學有效的閱讀方式也是不行的。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培訓中,以下三種閱讀方式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很有效果:一是略讀法,根據學生學習或寫作上的需要,選擇性地閱讀有關文章或者文章中的片段;二是精讀法,引導小學生對文章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對語句優美、情節描寫得很細致的優秀文章由教師指導著邊學習邊閱讀,做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三是默讀法,對所讀的文章不發音地快速地讀。默讀法能用最少的時間獲取較多的信息,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注度。
(四) 開展閱讀活動
語文教師可以與家長做好溝通,在家長與學校都支持的情況下開展親子教學的閱讀活動。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書與家長一起分角色朗讀,朗讀完成之后,由教師提供朗讀內容里的問題,家長可以給點小提示。在這種閱讀活動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增進了家長與孩子、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 結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內在財富,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教育。在小學生的發展過程中,教育者的方式和態度對小學生日后的影響很大。教育者應該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更多的教學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知識。將教育面向全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這是教育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陳巖春.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新課程·上旬,2015,(9):10-11.
[2]蔡文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15):283-284.
[3]高傳虎.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4,(1):117-117.
作者簡介:汪文英,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肖營子鎮總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