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計算題的糾錯方法運用得當,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糾錯能力和自我檢查的良好意識。同時,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能夠較好地表現出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研究計算題糾錯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糾錯方法;實踐研究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數學基礎知識,同時學生的邏輯思維等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該階段主要側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計算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它能夠全面反映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與此同時,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計算題的運算過程中,失誤率頻發,錯誤率較高。因此,有必要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糾錯方法的實踐研究,以幫助學生找出錯誤的根源,綜合性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 高年級學生數學計算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對于數學計算題存在著比較大的畏懼心理,差錯率也非常高。數學計算能力又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核心能力,因此需要針對學生差錯率的原因展開深入的分析,以便于對癥下藥,科學解決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 心理原因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基于心理層面的原因,常常會出現比較大的差錯率,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時,在這一層面的原因中,存在著相反的原因。一是,輕視;二是,畏懼。首先,對于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或者總體成績比較中上的學生,在數學計算題目的解答過程中,由于他們盲目自信,缺乏認真細心的態度,使得他們在做題的過程中,往往表現出粗心大意,不認真審題或者小數點標注錯誤等問題。其次,對于數學成績不太理想或者總體成績偏下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數學計算題目存在著一定的恐懼心理。在平日的練習中,這種恐懼和緊張的心理還比較輕緩,但在考試階段,因過度緊張就容易造成原本會解答的題目也會出現問題。
(二) 先入為主
高年級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在計算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則容易出現先入為主的問題。所謂的先入為主,也可以稱之為定式思維。即運用過去的、傳統的解答方法來運算新的題目,這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也容易在數學題目的解答中滋生相應的問題。一方面,學生很容易受到負遷移的影響,在解題中容易運用舊的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比如在混合運算中,學生往往受負遷移的影響,滋生從左至右依次運算的心理或習慣,從而忽略了混合運算中的乘除。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在長期的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會形成自身的習慣。特別是一些不好的運算習慣,比如單純依靠口算,不列出公式等,也容易造成計算題的錯誤。
(三) 記憶因素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的解答過程中,記憶因素扮演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記憶可以分為短時和長時記憶兩個方面。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講,短時記憶扮演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由于小學生的短時記憶比較薄弱,在實際的計算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常常因短時記憶失效而產生差錯,尤其表現在減法借位和乘法進位等運算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短時記憶的失效會對計算題的正確產生影響,比如學生在進行減法運算的過程中,個位數需要向十位數借“1”,但學生由于短時記憶的時間比較短,在最后的運算中很可能會忘記已經借位,從而造成差錯。另一方面,學生對于數學公式、數學定理等存在著暫時性的遺忘。所謂暫時遺忘是指,在計算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混淆了公式之間的換算,暫時忘記了如何進行轉換,就容易出現錯誤。比如學生在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題干中顯示的是厘米,但問題中則顯示的是米,學生忘記平方厘米與平方米之間的換算,就容易出現差錯。
二、 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糾錯方法的研究
計算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核心能力,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的運算過程中,針對小學生錯誤的主要原因,應該采取科學糾錯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維,從而規避可能產生錯誤的不利因素。
(一) 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正視考試
心理素質低是教師對學生經常性的評價,主要是指那些平時成績優異,但考試環節卻失誤頻頻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可能因心理素養比較低,對于考試或者測驗存在較大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從而使得他們在計算題的運算過程中,失誤連連。當然,還有部分學生自認為數學知識扎實,在不認真審題的情況下盲目解答,這也是心理問題的一種。鑒于此,為幫助學生減少解答的失誤,規避自身心理因素對解答準確性的影響,需要教師著重優化他們的心理素質。一方面,教師要引導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遇到數學題目時,一定要認真審題,注意題干之間的關聯性,把握題干內容與問答的關系,從而減少失誤率的發生。雖然快速解答同樣是學生的一種能力,但快速解答往往伴隨著失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視自己,客觀分析自己的數學能力。結合自身因素,結合自身能力來進行科學的解答,避免盲目自信造成的解答錯誤。另一方面,還有部分學生對于考試、測驗等存在著比較大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平時成績優異,但每逢考試,總因為緊張而造成解答的錯誤。因此,教師應該正確引導這部分學生,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考試,將考試當成對自己數學能力的一種小測試。此外,教師還應該教授給學生一些臨場減壓的方式方法,及時疏導緊張情緒,及時排解不良情緒。
(二) 改掉先入為主的思維習慣,培養科學的解答思路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計算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存在著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他們在遇到計算題目時,第一時間并不是分析計算題目的內容,建構數學公式,而是主動聯想,尋求數學題目與傳統經驗之間的關聯,以此來達到解答的目的。但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習慣,極容易造成數學解答的錯誤。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改掉先入為主的解答習慣,改變不正確的計算思維習慣,運用科學的解答思路來解答計算題目。首先,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注重計算題的解答步驟。比如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先算括號內再算括號外等。這些解答步驟,教師在平時的訓練和測試中,應該著重給予學生解答。其次,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養成科學及時的自我糾錯習慣。在計算題目解答完畢后,學生應該按步驟進行驗算,或者代入結果來進行快速驗算。最后,運用糾錯方法,通過自糾、互糾等來全面檢查計算題目中的差錯,找出問題的根源。教師在平時的作業檢查或者測試卷批改時,可以將權力交給學生,通過小組互相閱卷、互相糾正等來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
(三) 堅持日常化的計算能力訓練,引導學生獨立進行運算
計算能力是高年級學生的核心能力,計算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計算題的糾錯方法也不是流水線作業,而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一方面,教師應該堅持日常化的訓練,來著重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每天為學生布置類型不一致的計算題目,并引導學生利用錯題本來總結自己的差錯原因及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行進行運算,同時尋求家長的支持與幫助,減少對電子器材的使用,減少家長的結果干預,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此外,在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過程中,在學生糾錯方法的掌握階段中,教師還應該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從簡單的錯誤中分析深層次的原因,從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三、 總結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計算能力是小學生的核心能力,針對小學生在計算題目的運算中存在著問題和差錯,應該從心理因素、習慣思維等方面來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糾錯方法。
參考文獻:
[1]汪海杰.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準確率的提高方法[J].現代交際,2012(11).
[2]趙靜.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方法探究[J].求知導刊,2014(10).
作者簡介:李惠齡,廣西桂林市臨桂區城區第一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