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由于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而小學生們的心理尚處在成長階段,為加深學生對課程的印象,課堂教學利用綜合的實踐活動采取將課堂搬到課外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式。實踐教學的可行性在于利用孩子天生好動、好玩、好奇的性格,本文就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綜合實踐;教學實踐;小學數學;影響
一、 小學數學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 由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這一教學模式許多學校普遍重視度不高,重視的都是學生的成績,教師和家長們也只看重學生的考分,老師們在任教中往往一帶而過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有的教師甚至讓學生自學綜合實踐教學內容,更有的教師為爭取更多的教學時間而刪除綜合實踐教學內容,這些問題說明傳統教學理念在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是比較根深蒂固的,只看重學生學績,而不會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內容作為學業和成績評價的主要內容,很可能導致不能真正地培養人才。
2. 因長期制于傳統小學數學教育的影響以及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陳舊,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在知識點的講解上一直循規蹈矩,未清楚地認識到何為綜合實踐數學課程,更無法認識到綜合實踐的小學數學課程會影響到小學生的成長發育,因此要想讓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有條不紊地執行下去,首先最需要做的就是讓所有教師都有一個清楚的定位。
二、 有關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相應對策
1. 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學生在講臺下聽課,而授課的內容大多也是教師根據以往的授課經驗以及書本知識進行講解,所以,為了順利實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程,首先要轉變師生的觀念問題,數學綜合實踐課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講解、教師的言傳身教為主的模式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方式通過實踐讓學生學知識,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有益處的:小學生正處于心理和智力發育不成熟的時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孩子懷著好奇心學習,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孩子記憶深刻,因為是實踐教學,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能夠改變孩子們的學習觀念,學校要適當對教師傳授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深入剖析知識點等等。
2. 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時應確立一個明確任課方向,該活動課程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學校為輔助的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摒棄原有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確立教學主題,小學數學教材中出現過例如《自行車里的數學》、《房子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等等類似的知識和學習主題,但教師基本沒有對此進行深入剖析并教給學生,比如《房子中的數學》,我們都知道三角支撐的建筑是所有圖形中最堅固的,然而為什么堅固,怎樣的三角形才更堅固等等,教師因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都不會深入剖析,所以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引入相應的活動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明確活動的目的之后,讓學生自行討論,然后教師再去講解和糾正學生們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些實踐課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合作,總結探索后的資料再進行陳述總結。
3. 綜合實踐活動的小學數學教學重在實踐,實踐是將教學搬到室外真正地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有的教師理解的實踐教學是在授課時利用一些數學工具從而達到實踐的目的,長時間地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會降低新鮮感,從而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學習并加深記憶,就需要將課堂搬到教室外達到真正的實踐教學,例如《自行車中的數學》,教師可以找來一輛自行車在操場上給學生們授課,自行車中包含哪些數學知識,給學生們一點點講解,比如自行車的輪胎是圓形,圓的周長怎么算?圓周率是多少?這些都是知識點,自行車的骨架是三角支架,為什么會是三角支架,給出三角形的一些特定信息,如何求出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還是等邊三角形,再比如老師在講授“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特點時,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手里拿著三角形,另一個小組手里拿著四邊形,讓他們相互對對方手里的圖形進行拆解,看看哪個組拆解得快,就可以證明哪個圖形的穩定性差了。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小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不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通過這種實踐方式的教學,引發學生們的思考,因為有實物存在,學生們的思考就會變得更具體,而不會是課堂上的抽象思考,極大地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另利用這種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產生好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會喜歡上數學,還可利用實踐教學讓學生自由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好動的性格,不僅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互相合作精神,更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顯著地提高。
三、 結束語
由此可見,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和教育的更新發展,新式教育終將取代傳統教育,本文提到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正是利用了小學生們天生好動、興趣廣泛、厭煩枯燥的學習等特點進行的針對性教學,利用實踐教學將室內課堂搬到室外課堂,能夠充分地利用這種新鮮感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從而讓小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不會出現厭學心理,教師們利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記憶,也加深了師生感情等等。將數學教學融入到生活當中,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愛上數學,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終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現象,更能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建秋.關于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探索[J].科學中國人,2017,(03):353.
[2]祝秀琴.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論述[J].學周刊,2017(06):115-116.
[3]魏權.順應孩子天性設計數學課堂適應課堂生成提高課堂效率——小學數學中高年級高效課堂實踐剪輯[J].學周刊,2016(26):21-22.
[4]王成營.實踐取向的“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內容的優化[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02):59-65.
[5]周浩.嘗試·分享·導學——核心素養觀照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6,(02):52-55.
作者簡介:肖艷珍,湖南城步紅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