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地表達思維軌跡的思維工具。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歷史學習中,能夠顯示學生的學習思考過程,能使知識條理化、線索化、系統化,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形象思維、辯證思維,能較好地達成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知識條理化;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學習有效性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學者托尼·布贊(Tony Buzan)基于對腦神經生理科學的研究,在分析了人們的筆記習慣,以及在訓練“學習障礙者”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關于放射性思維及其圖形表達的研究成果,即“思維導圖”。思維導圖(Mind Mapping) 簡單而言是一種統籌歸納的方法,其思維表達具有發散性、可視性的特點,是一種高效地表達思維軌跡的思維工具,有人將它譽為思維工具中的“瑞士軍刀”。
思維導圖構成的基本要素有:中心主題、關鍵詞、圖形、分支、顏色,其外形可以是樹是網還可以是章魚等等網狀或樹狀的形態。思維導圖本身就是圖形,采用的是由中央到四周的發散性結構,以主干為中心開枝散葉的思維模式,將孤立的知識點編織成網,勾畫成樹,結成一張環環相扣、牢不可破的記憶網絡圖。
歷史學科包羅萬象,歷史知識浩如煙海,高中歷史包括三本必修教材,文科學生還要加一本選修教材,高中三年所學的內容加起來既有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有世界古代、近現代的歷史,時空跨度大,史實多而雜,且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較繁雜,導致學生學得越多,腦子就會越混亂。而且高中歷史教學又特別注重對歷史事件的總體掌握與聯系,知識具有綜合性,所以很多學生雖然三更眠五更起成績仍然不理想。如果能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整合一切可用的歷史知識,將一章一節內容甚至一個大的歷史時期的歷史用圖形形象地展示出來,既可以幫助學生掌控歷史知識的全局,又可以兼顧知識的細節。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使學習不再是機械的記憶而是經歷了一次思考的過程,使用不同顏色、形狀,充分調動自身的想象力,激發右腦的興奮,圖像的使用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學生可以把關鍵詞、顏色和圖案聯系起來,從而增進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同時學生復習思維導圖筆記,不必在不需要的詞匯中尋找關鍵詞,只記憶相關的詞,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從而節約了時間。
在學生進行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導圖可應用于很多學習環節,例如:記學習筆記,將思維痕跡在紙上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散性的結構,可以把課本上的文字敘述,轉化成大腦容易接受的圖像,以便史實的記憶;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將各種歷史事件進行綜合整理,根據導圖之間的各種關系連線,發現歷史信息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歷史信息的整合;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能幫助學生把零碎的歷史事件像零件一樣一件一件地裝到機器上,了解歷史事件本身的同時也使學生把握了整個知識結構;還可以用于學生的復習過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可以找出舊課與舊課之間的聯系,思考舊課與新課之間的關聯從而溫故而知新,達到溫習課程并且發現課程的目的。
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并不復雜,首先我們掌握構成思維導圖的九個重要元素:中心主題、關鍵詞、引導線、關系、順序、感官協同、圖形、色彩、空間布局。繪制過程中遵循“一個中心多枝條,枝條圍繞中心畫。主干略粗分支細,條條相連不分家”的原則,根據選定的主題,依據這九大要素進行繪制。繪制前先合理規劃空間布局,一般做法是將中心主題放在中央位置,圍繞中心內容依據自己對這一中心知識的記憶充分聯想,找出關鍵詞,畫出各級分支,記錄下瞬間閃現的靈感,保留適當的空白,以便隨時增加和補充自己記憶不清的內容;整理各級分支內容,尋找它們之間的關聯,并要善于運用引導線、色彩、圖形等加以表示,形成合理的感官認識。
我們以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為例,以“專制皇權制度的演進”為主題,準備好A4 白紙、彩色水筆和鉛筆、你的大腦和想象就可以開啟思維導圖學習之旅了。
“專制皇權制度的演進”這一主題的中心是“專制皇權的演進”,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選官制度、監察制度、思想控制、形成原因、積極和消極影響等方面就成為第一級關鍵詞和分支,朝代順序為第二級關鍵詞和分支,各朝演進的內容為第三級,依據這樣的劃分逐級構建自己的知識脈絡。
第一步:在紙中央寫出或畫出中心主題(要注意清晰及有強烈視覺效果)
第二步:畫思維導圖中心圖分支并寫上關鍵詞(想象用網狀或樹狀格式排列知識要點)
第三步:繼續發散聯想按朝代順序細化分支。
第四步:將演變歷程的內容演變成關鍵詞寫在朝代旁邊(盡量用關鍵詞表達各分支的內容,不要把完整的句子寫在分支上,多使用關鍵的動詞和名詞來保持文字的簡要)(圖略)
第五步:用線條把相關的分支連起來,將彼此間的關系顯示出來。并注意留白,以便使用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和完善。
在學習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很容易進入以下誤區:認為思維導圖是軟件,需要很高的繪畫技巧、很難學、只是個框架、用現成的更好等等。實際上思維導圖注重的是畫圖過程,而不是畫好的圖,沒有高超的繪畫技巧也沒關系。思維導圖是個系統思考的工具,幫助你更有效地聯想、想象、理解和記憶,用導圖整理知識是一個理解、記憶的過程;用導圖做發散聯想是一個激活大腦、嘗試更多選擇的過程。利用自己的創意來制作自己的思維導圖,而且同一主題多畫幾次能使思維導圖更簡潔,在重畫過程中會把知識牢牢地記住,有助于長期記憶。
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普遍反映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成倍提高學習速度,更快地學習新知識與復習整合舊知識,并能有效地激發聯想與創意,將各種零散的知識融會貫通成為一個系統,還能幫助他們形成系統的學習和思維的習慣。我國正興起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上也應迎頭趕上,這必將對我們的學生乃至我國的教育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著.思維導圖[M].中信出版社,2009.
[2]李爽群.淺談基礎知識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EB/OL].
[3]陳正婷.思維導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大觀周刊,2010(48):159.
作者簡介:唐永芳,貴州省貴陽市貴陽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