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缺失,嚴重制約體育教學的質量。文章從體育教學的現狀入手,陳述體育教學中的弊端,然后針對不良現象,提出幾點可以改進的措施,以期實現活用信息技術,構建體育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教學;信息技術;必要性;運用策略
中小學體育教學不被重視是客觀現實,改變小科、副科的觀念,應始于教師。教師應改變傳統體育課的教學模式,巧妙運用信息技術,為體育課堂增添亮點,為體育課堂增加催化劑,激發學生的興趣,驅動學生的自主訓練的積極性,構建互動的體育課堂,勢在必行。下面,筆者簡單論述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運用,與體育教學整合的幾點體會,以期共享。
一、 體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的執行力較差
這里說的執行力差是指對信息技術使用方面而言。體育教師普遍認為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上運用是多此一舉,是“畫蛇添足”,排斥信息技術,教學過程對知識、動作要領等以“灌輸”為主,學生體育興趣不濃,阻礙體育能力的發展。
如100m跑的教學,教師都習慣于將學生帶進操場,做一些熱身活動后,直接講解100m快速跑的如何起跑,怎樣加速等,教師講,學生模仿練, 沒有自主權,只好圍著老師轉。
2. 傳統觀念的落后
由于考試制度的不健全,體育被看作小科、副科的情況普遍存在,師生不看重,學校不重視,體育課“散放羊”活動,體育知識學生知之甚少,體育技能更得不到提升,自主訓練、主動鍛煉也是空談。
3.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整合性差
新課程倡導自主訓練,倡導合作學習。然而,在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體育課堂上,單一的操場跑幾圈,隨意的游戲活動,簡單的熱身運動、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訓練的單線教學。學生們感到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有的教師就是運用信息技術,但也存在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教學整合性差的弊端。一位老師在教學“跳高”時,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了跳高的歷史、呈現了跳高運動員等,一節課竟然用了30分鐘,然后,把學生帶進操場的跳高場地,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活動,有序試跳、多次訓練。不容置疑,這位老師的理念可謂先進,信息技術的運用,興趣的激發,自主訓練的體現,小組活動的使用,無不與可課改同步。可是,只要審視這節課,這節課的主題是“跳高”的技術要領的訓練,多媒體的運用時,應將重點落在這個問題上,讓學生看清楚整個過程的動作要領和跳越的過程。所以,給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感。
二、 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根據上述的體育教學中的弊端,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體育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提高教師的執行力
新課標要求教學相長,只有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從內心深處充分認識到體育的價值,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的執行力才會逐漸提高,體育教學才會逐漸走入正軌。
2. 積極創造條件運用信息技術
體育教學肩負著體育與健康的雙重功能,現在的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學生們受社會、家庭等的不良現象的影響,“低頭族”“手機族”“電腦族”越來越多,沉溺于網絡游戲、沉溺于QQ聊天、玩微信,沒有時間、也不愿去進行體育鍛煉,自主鍛煉的意識全無。如果體育課不注重體育課堂,學生更會對體育課不重視。
因而,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主動鍛煉的意識,提高鍛煉的興趣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把學生帶進操場,自由活動的體育教學,難以奏效。而教師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豐富體育課的形式,改變單一的體育模式,給學生不同的感覺刺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籃球”的教學時,教師先不把學生帶進操場,而是帶進多媒體教室,播放姚明“投籃”的精彩瞬間,讓學生看到他們喜愛的球星,是怎樣投籃的,體會和揣摩動作要領,比教師在操場上示范效果好多倍。100米、200米等跑的教學時,教師也不急于讓學生到操場跑,而呈現奧運會上體育健兒在賽場上的拼搏的鏡頭,中國運動健兒獲獎奪冠時,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上空飄揚,嘹亮的國歌再次縈繞在學生們的耳畔,學生們心潮澎湃,從而激發體育鍛煉的動力。同時,運動健兒的百米沖刺的特寫鏡頭,起跑的姿勢的回放,讓學生自覺不自覺地掌握起跑和沖線的要領。
3. 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術的優勢很多,上文提到的僅僅是興趣的激發,動作要領的感悟,情感目標的落實。此外,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解決一些教學難點問題。
如一些動作難度較大,一些教師由于年齡等特點,對高難度的動作難以示范清楚,就是示范,一些動作是連貫的,不可能慢下來一點點演示,使動作要領、體育技術等一些環節出現“囫圇吞棗”的現象。如“跳高”的而教學,助跑的要領教師可以示范到位,而“起跳——跨桿——落地”等動作,是“瞬間”就完成的,教師不可能采用“慢鏡頭”而呈現給學生的細化動作。而多媒體的使用,利用其回放、暫停等功能,將動作一一分解,從而解決這個難題,讓學生清楚地掌握動作要求和技術要領。
4. 信息技術的運用,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信息技術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主動探究、自主訓練的好習慣,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對于“跳遠”的教學,課前布置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如微視頻、一師一優課的微課等,查找“跳遠”的視頻信息,根據視頻學習動作要領;利用網絡資源,信息引擎,查詢“跳遠”的歷史,了解近年來著名的跳遠運動員的故事等,如了解中外著名的跳遠運動員有美國的劉易斯、鮑威爾,英國的三級跳愛德華茲,我國的勞劍鋒、鄒振先、李延熙等,再了解他們在歷屆奧運會、亞運會登上的精彩的表現;查詢跳遠場地的布局和設施……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展示自主學習的成果,凸顯個性化學習,課堂成為學生們的舞臺。
總之,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意義非凡,但畢竟是輔助教學,不能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題,不能處處依賴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應注意信息技術的效度和頻度,注重信息技術的實效性,否則,也會出現“畫蛇添足”之嫌。
參考文獻:
[1]曹麗芳.信息技術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4).
[2]陳樹文.多媒體技術優化初中體育教學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0).
作者簡介:夏保良,江蘇省新沂市窯灣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