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學生的身心狀況,能夠使學生掌握新的技能。但是有很多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并沒有真正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快樂。本篇文章將主要從四個方面:認知能力有所提升、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和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來談一談如何理解和把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快樂”。
關鍵詞:理解;把握;體育教學;“快樂”
很多學生并不喜歡上體育課,總是怕臟怕累、怕太陽曬,而總是沉迷于電子產品之中。平時學生們學業繁重,經常在教室里一坐就是坐一天,很少出來運動鍛煉,體育課上的訓練總是讓他們苦不堪言。也有的教師平時教學都是“放養式”,只是簡單讓學生跑兩圈,之后就解散休息。其實所有的體育項目中都存在快樂,體驗快樂、追求運動樂趣是學生參與運動的最基本動機,只是運動的項目不同而快樂不同。體育教學過程的快樂指向是運動的快樂,不是淺顯、簡單的游戲快樂。所以,本篇文章將主要從四個方面:認知能力有所提升、運動技能不斷提高、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和保證一定的運動量來談一談如何理解和把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快樂”。
一、 認知能力有所提升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系、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們成功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一方面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態度,讓學生了解到運動的意義與快樂。學生不愿意運動,既是因為體會不到運動的樂趣,也是因為惰性所使。長時間坐在教室之中,學生越發不愿意動彈,還一味地抱怨累。久坐很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暢通,加速脂肪的堆積,保持一個姿勢過久,會造成關節傷害和肌肉僵硬。學生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體育運動,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能夠使得學生身心愉悅。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態度,不能過于應付差事,應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體會運動之后的放松與快樂。很多體育運動項目并不是不快樂,而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存在問題。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每節課都是固定的運動項目,同時也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身心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與規劃,讓學生每一節課都充實快樂。
二、 運動技能不斷提高
體育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傳授一定的運動技能。運動技能與運動快樂密切聯系充分體現在以下四種類別的運動項目中。一是技能性強,趣味性強的項目,是體育教學的重點,如籃球、排球、足球等;二是技能性差、趣味性強的項目,如一些有質量的體育游戲;三是技能性差,趣味性差的項目,如長跑;四是技能性強,趣味性差的項目,如體操。學生參與運動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接觸各類體育運動,提高運動技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適當的負重運動可以強化肌肉,有助于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中等強度的耐力運動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并降低血壓;輕度運動有助于放松心情,舒展筋骨。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運動。不同的運動項目對于體能的要求不同,同時也具有各自的正確運動方法。十到十五分鐘的熱身運動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選擇慢走、原地踏步或者拉伸肌肉。鍛煉要緩慢開始,運動強度也要一點點逐步增加。例如跑步不僅能夠平衡代謝、提高跑步者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愉悅身心。跑步也是學生鍛煉經常會選擇的一種方式。但有的學生跑步過度或者不當,會出現頭痛頭昏心慌,四肢麻木無力,感覺惡心嘔吐等癥狀。跑步應該做好跑前熱身和跑后拉伸,并且跑步過程中要正確擺臂和注意調節呼吸。
三、 同伴之間和睦相處
體育運動大多數是團體合作運動,如球類運動,在合作運動過程中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教師應該參與到學生的體育活動之中,與學生共同并肩作戰。有的教師只是將體育器材分發給學生,之后就在一旁休息。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良好的運動榜樣,充分利用教學時間,與學生一起感受運動的快樂。教師加入學生之間的運動,會讓學生更有動力進行運動,也更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另一方面學生之間應該團結合作,減少摩擦與爭吵。學生們在運動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碰撞摩擦、輸贏比較等等,沖動之下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學會正確處理摩擦,比賽的輸贏是次要的,體驗運動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適量的戶外運動,能夠使得學生呼吸新鮮空氣,打開胸腔,釋放天性。
四、 保證一定的運動量
現在的學生學習比較繁重,每天總是有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輔導班。很多學生因為長期低頭,不進行運動,脊椎疼痛、身材變胖、體質變差、近視越發嚴重等等。適度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學生的身體狀況。一方面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體質與心理的了解,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到快樂。有的學生認為自己身材不錯不需要進行運動鍛煉,而有的學生因為身材肥胖,而越發不敢鍛煉,害怕旁人的嘲笑與眼光。而且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更喜歡運動,女孩子經常喜歡扎堆聊天。另一方面體育鍛煉并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應該引導學生重視體育運動,循序漸進,每天堅持不懈的進行鍛煉。一周一兩節體育課,只能教會學生正確的運動方法,需要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練習。運動所能夠帶來的快樂,不僅僅在于過程,長期堅持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打籃球一接觸到球就會給予學生快樂,而長跑運動則需要堅持較長的時間才會有快樂體驗。
五、 小結
所有的體育項目都存在快樂,學生感受不到運動的快樂,主要是有的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在運動鍛煉過程中,磨煉自我的同時也享受運動快樂,即學生經過努力、失敗、疼痛,最終實現成功,這才是體育教學所追求的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以技能性與趣味性都強的體育運動項目為重點,精選與技能教學相關的高質量的游戲,巧妙搭配一些體能素質練習,適當安排體操類項目,促進學生能在掌握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健康、促進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充分享受運動的快樂,發揮體育學科獨有的價值與魅力。
參考文獻:
[1]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理論問題與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2]裴紹志.中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
[3]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方法選用技巧與案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作者簡介:
丁雪峰,甘肅省卓尼縣柳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