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青陽港實驗學校九年級化學第一次月考為例,分析出現成績分化的現象和對應的原因,得出結論,化學教學應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和背誦。
關鍵詞:初中化學;成績分化;原因
一、 月考分析
初三化學第一次月考,對于學生的第一、二章的知識學習情況進行了考查。第一、二章內容比較簡單,重點考查的知識點以及易混淆的點,課堂上都是作為重點內容講授,也要求學生進行重點記憶。如果每一位學生都按照老師的要求來進行化學的學習,測評的成績應該也大致相同,不應該出現很大的分化情況。畢竟化學作為學生們第一次接觸的學科,每個同學的起跑線是相同的,只可能在學習的習慣上的不同,會影響學生成績上極微小的波動或差別。但是通過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就發現學生在成績上已經表現出了分化。在平時的作業中,只有極個別的同學完成情況較差,大部分學生的反饋都差不多。每堂課的默寫中,表現出來的學生水平也沒有出現分化的跡象,只有個別學生默寫訂正拖拉,不能夠主動的上交默寫的訂正,需要老師在課間或是放學之后單獨輔導。因此,對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分化,在課余時間,針對測試初三第一次月考試題,選擇不同學業成績學生(學業優良學生、學業中等學生、學業困難學生)進行訪談,歸納整理并記錄不同學業水平學生答題的想法。
二、 月考卷典型題訪談
1. 化學符號怎樣記住的
學業優良學生的回答課上聽一遍,跟著老師的節奏重復幾遍誦讀;題目中遇到經常看、經常記,根據其中的規律,尋找規律記憶,很簡單,就能熟練了。學業中等生說是經常用些時間背,要求默寫前一晚上重點記憶,再默,平時用到再翻導學案,再背,再用,這樣多重復幾遍背誦的過程,也記住了,但有些相似的符號還是容易混淆,就在考試前,重點把容易混淆的符號再做區分記憶,應答考試試題也足夠了。學業困難學生是背的,比如第二天要求默寫,前一天晚上并不能自覺的背誦,到了課前花10分鐘左右的時間突擊背誦一下,也能應付默寫要求,課后隨便訂正,而且不能堅持背,過段時間也就忘了,老師沒有要求,就不會自己再去背誦,所以經常錯,到了考前想要在突擊背誦,但是發現需要背誦的化學符號太多且容易混淆,放在一起根本來不及一一區分清楚,于是放棄了自我復習的想法,在考試中隨機應變,只能記住幾個最基礎的,如水、二氧化碳等,對于其余略微復雜一點的符號就靠猜或者蒙來應答。
2. 如何應答判斷概念描述的正確性試題
學業優良學生能準確找出概念中錯誤的地方,而且能正確修改,因為這其中的錯誤概念都是老師課堂上重復了很多遍的重點內容,平時的作業中大部分也都涉及到過,如果第一次做錯,課上老師解釋原因,及時做好筆記,課后再自己理解,對于錯誤概念中的關鍵點進行圈畫,在考試中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關鍵字詞以及題目中的錯誤點。學業困難學生只能說出對錯,不能正確改正,對于反復出現的題,只是對于錯誤的說法有印象,記得老師曾經講過,但是具體錯在什么地方并不知道。更有極少數學生把老師強調的內容記成相反的內容,比如強調天平的使用“左物右碼”、“化學稱量時不能移動砝碼、游碼”,但就是有學生記成了“化學中不能動物品,只能動砝碼、游碼”。還有些學生表示做月考卷時腦袋一片空白,完全不記得任何內容,只能看著選項,隨機按心情選擇。
3. 基礎的反應寫表達式
學業優良學生能夠保證全對,把每一個學過的反應表達式都記得清清楚楚。學業中等學生能夠把大部分的內容記清楚,但是對于細節方面,比如“碳酸氫銨”和“氨氣”中“銨”和“氨”字的不同不能夠區分;對于“碳酸氫銨分解”和“堿式碳酸銅分解”兩個反應產物的混淆。學業困難學生情況更不容樂觀,5個表達式,只能夠寫對一個或者全部寫錯,反應的表達式對于他們來說要記得清楚非常困難。
4. 簡單實驗操作題
學業優良學生可以保證基礎的全部答對,并且一字不落的按照老師的課上要求回答完整;對于稍微有一點難度需要思考的題目,也能夠找到一條可行的思路,自己思考并且找到正確的答案。學業中等學生能夠把基礎的問題大部分都答對,但是很難全面回答,容易丟三落四,只記得答案的部分,不能回答完整;對于需要思考的題目,一般就靠猜測來填寫答案。學業困難學生基礎類型的題目就記不完整,只有幾個問題能夠記得標準答案,大部分問題都記得亂七八糟。比如:高錳酸鉀制氧氣裝置中為什么要塞棉花的答案,記成了防止水倒流、使試管炸裂等。有些問題按照默寫紙上的順序能記得答案,但是答案和問題本身并不能對應上。
三、 研究結論
初中化學經歷一個月的學習,出現學習分化現象。隨著化學學習內容增加,以及背誦的要求提高,學生個體對于化學符號的記憶的差異性逐漸體現了出來。不同的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記憶明顯不同,從而引起了成績分化的現象。
考慮到分化原因復雜而多變,為減少化學成績出現分化,提供如下幾條建議。
1. 運用直觀形象教學方法,同一知識點,通過多種方式強調聯系,讓學生通過讀、背、練習、解釋說明等等不同的方式來對知識點進行記憶,以期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2. 用合適的語言表征化學概念的定義,透徹分析化學概念的內涵。
3. 設計多種例證,強化概念的普遍遷移能力。
4.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心地喜歡教師,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姚淑俊.初中化學新授課模式初探[J].學周刊,2011,(31):146-147.
[2]顧鳴英.初中化學概念學習分化的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徐宇婧,現就職于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青陽港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