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詠+劉書凱??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4G網絡的普遍覆蓋,學生中智能手機、iPad等各種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高職院校課堂信息化教學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逐漸有替代傳統教學的趨勢。但在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出現各種問題。本文在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考慮到高職院校的綜合能力,提出因材施教,課堂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信息化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穩步提高大專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堂;信息化教學;傳統教學;教學效率
一、 引言
不管是信息化教學還是傳統教學,其根本目的都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部分學生偏科嚴重、動手能力強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目標有計劃地轉變教學結構,合理整合各類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順暢,提高學習效率。
在兩年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探索過程中,教授過智能樓宇專業《電氣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實訓》、電氣自動化專業《電氣控制項目設計與管理》兩門課程。兩門課程均采用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Elecworks2013電氣制圖》。由于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教授過程中遇到過各種不同的問題,本文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實踐中對信息化教學進行合理應用。
二、 高職學生課堂現況分析
高職課堂上連續90分鐘的課程,時間長,學生耐心有限。在教授智能樓宇專業的課程時采用“NERC”——國家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National ELearning Resource Center)。但是由于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不足、自學能力及自控能力較弱等問題,導致學生雖然有預習、復習,卻流于形式而缺少思考,沒有真正聆聽學習,出現使用“NERC”平臺頻率低及效率低的雙低現象。直接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定難度,很難提升教學效果。最后還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采用課堂灌輸的手段。“NERC”平臺也只有部分積極上進的學生定時學習,但大部分同學置之不理。
與此同時,4G手機成為學生接觸網絡媒體的主要介質。考慮到學生使用手機比較頻繁,在此后電氣自動化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手機APP “藍墨云班課”進行課堂教學。
三、 合理的教學設計
在信息化教學的前提下,教師不僅要精心備課教案,更重要的是設計好學生“自主學習”劇本,設計好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指導的課堂創新學習形式。學生在課堂授課之前,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自主學習課堂知識。而課堂上,教師能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指導學生,提高課堂授課效率。“自主學習”就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課前的教學資源是讓學生自己探究,課堂上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在信息化教學的前提下,教學方式的重心從課堂講課轉變為課前教師設計,課堂上教師組織、幫助與指導,課后學生總結鞏固。課程采用“藍墨云班課”,可以給每個過程設置1~5的分值,100分的平時分由出勤、頭腦風暴、投票/問卷、答疑/討論、作業/小組任務等活動以及預習、復習單元分數綜合組成。每個學生可以直觀看到自己的平時成績,也能在完成自己作業的基礎上互評其他學生的作業。
學生在手機上有課程的學習資源,包括PPT、視頻等,通過“藍墨云班課”給同學下達學習任務,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按照自己的節奏、步驟學習和復習。
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課前充分利用學習資源預習,課上結合實際操作答疑解惑,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教學資源也可以反復看,學習時間機動靈活。課堂中“答疑/討論”可以讓學生積極想象;“頭腦風暴”可以引導學生自由聯想,積極創新;“投票/問卷”可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四、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不是簡單的“人灌”走向“電灌”,而是更豐富學習體驗、認知提升和學習的過程。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更要具備“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實際能力。課堂教學中把傳統教學的對白配上精彩的各種多媒體材料,圖文并茂,才能使學生印象深刻。交互式情境教學、實際項目工程的實施、公司情境的模擬都需要教師有更好的專業知識素養。
比如《電氣控制項目設計與管理》這門課,主要是對軟件使用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需要老師對各種電氣軟件有所了解,精通電氣元器件的選型,對電氣廠家、電纜廠家、各種PLC型號、各類變頻器等都有所了解。在這些基礎之上,篩選課程資源,以PPT、Flash、3D動畫、模擬視頻等多媒體形式讓學生形象了解所學的內容。
信息化教學最具有創新性的部分就是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扮演了導演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情境、信息技術手段等巧妙地融合到課堂設計中去。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能將知識建構、情感激勵、教學控制以及信息化技術的情境創設統一協調,渾然一體,從而有力支撐著信息化教學過程。
五、 總結
當前,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碰撞會不斷出現新問題。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通過對信息化教學的正確理解和合理運用,保證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進行。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材施教,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1] 張靜.學習科學視域中面向深度學習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4).
[2] 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現代教育技術[J].2013(3).
[3] 王衛軍.信息化教學能力挑戰信息化社會的教師.現代遠距離教育[J].2012(2).
作者簡介:唐詠,劉書凱,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