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國家頒布了允許“二胎”生育的一系列政策。生育二孩雖然有許多有利條件,但也會帶來不少值得我們探討的家庭教育問題。因此很有必要結合現實原因,分析二胎家庭中對于子女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深入探討引起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二胎”政策;家庭教育;問題;原因
一、 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后家庭教育可能出現的問題
(一) 大孩排斥二胎
“二胎”政策逐漸放開,生育二胎的家庭也越來越多,很多父母本意是想讓自己的孩子不再孤單,相互扶持相互照顧。而許多研究和調查表明,很多家庭中,升級為哥哥或姐姐的大孩子,對于家里突然降臨的新生命,非但沒有親密友好的態度,反而表現出強烈過激的反感和排斥。網絡上曾經就“二胎”問題對中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4.3%的受訪者反對媽媽生二胎。
(二) 孩子出現心理障礙
小寶出生后,家長為了照顧小寶相對忽視了對大寶的關心,這會讓大寶缺乏安全感,感到自己被冷落、忽視、邊緣化,這會在孩子心中漸漸滋生怨恨的種子。有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自卑、敏感的心理反應,而外向的孩子有可能會產生過激的行為,任性威脅、以死相逼,或者對已經出生的小寶進行生理或心理上的攻擊,等孩子再大一些時,還可能會出現爭風吃醋,打架鬧情緒等現象。
(三) 孩子交往相處有困難
原本是獨生子女的孩子在二孩出現后還需要解決相處問題。獨生子女沒有與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多少會出現自私的行為,食物、玩具都想自己獨占,自然而然會引發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另外,兩個孩子還會因為“爭寵”存在競爭心理,急于在父母面前表現自己,而隱藏自己的錯誤。兩個孩子的打鬧、嫉妒和敵對都是不良的競爭心理、不好的相處方式。
(四) 家長忽視心理教育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中,大多數家長都只會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少有家長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面對孩子的各種不適和過激行為,許多家長卻不知道怎么去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往往用物質來補償孩子,不管孩子提出什么過分要求都盡量滿足,希望以此來平衡孩子的心理,也獲得自己心里的安慰。特別是有些家庭有了小寶之后,把大寶交給祖輩撫養,被剝奪的安全感、隔代的溺愛更會助長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二、 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 人人都有生存焦慮
為什么第一個孩子都普遍反對父母生育二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是人本能的生存焦慮在作祟。心理學認為幼兒對其他孩子有本能的敵意。精神分析學派代表弗洛伊德曾表示:嬰兒的出生、和母體分離,是人類所體驗到的最大程度的焦慮,這是一種生存焦慮。人們在出生時沒有任何防御能力,他的安全感完全依賴于母親,如果失去了安全感,感受到威脅,就會產生焦慮。
(二) 家長的養育觀念有偏差
許多家長為了省時省力、專心照顧嬰兒,往往在小寶出生后把大寶交給家中的老人養育。讓老人代替行使撫養權必然就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因為父母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這也是孩子產生焦慮無助的根本所在。
其次,因為嬰兒的天真可愛,許多家長會不自覺地偏愛寵溺小寶。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愛不分大小和多少,他們的內心世界敏感又脆弱。一丁點的忽視和冷落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更不要說明顯的厚此薄彼。孩子都需要被關注,希望自己能成為爸爸媽媽心中的焦點,因此千萬不要親“小”疏“大”,每個孩子都值得關愛、認同和肯定。
除此之外,面對玩具、食物等孩子們都喜歡的事物,“大讓小”好像是自古以來不可推翻的真理,但是對于家中的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道屏障,把自己隔離到團結的家庭之外。任何事都不該是讓著“小”的,而應該是尊重“對”的。
(三) 孩子相處需引導
手足親情并非天生,孩子之間打打鬧鬧、爭風吃醋是常有的事,因為一件小事往往都可能會引發大戰,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引導,反而導致這種現象愈演愈烈。
父母應盡量避免比較評價孩子表現的優劣。刻意的比較、批評和盲目的表揚都會對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響。應該實施榜樣式引導教育,把表現較好的孩子作為榜樣,既表揚了正確的行為,又鼓勵了表現相對較差的孩子,也不會破壞孩子的感情。這種教育模式,使家庭教育輕松地實現了雙贏。
面對孩子的紛爭,家長不能“對人不對事”,很多家長對于兩個孩子同時犯下的錯誤,往往會更多地批評指責大孩子,時間長了大寶自然不會心甘情愿。同樣地,小寶也學會這種“報仇”的方法。如此一來,循環往復,家中的紛爭不斷,手足感情也會變淡。其實,孩子爭的就是一個“公平”,孔子也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父母對待孩子是否公平,是決定手足情深的關鍵所在。
(四) 父母的教育素質有待提高
父母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也是孩子最為親近和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舉止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是孩子模仿和依戀的對象。而現實中往往有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心理及行為造成不良影響,這不僅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也會在使孩子人際交往中失利。
比如,父母在生育二胎前,沒有做好家里大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沒有提前的心理準備,弟弟或妹妹的出現讓他們措手不及、惶恐不安,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還有些父母對于孩子之間的爭執不予理睬,沒有及時教育引導,孩子的錯誤沒有及時制止,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有的家長有嚴重的重男輕女等偏愛思想,獨寵或者溺愛孩子,這對兩個孩子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因此,父母的素質高低與否、言行是否得當都會決定教育是否能夠科學實施,孩子能否友好相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9/c_1116983078.htm.2016年3月4日訪問.
[2]吳剛.獨孩反二胎說明了什么[J].現代家長&世紀家教,2015,(5):4-6.
[3]趙春燕、丁國榮.透過“羅琦琦”看二胎時代的家庭教育誤區[J].生活教育,2014,(16):114-115.
作者簡介:
杜夢晨,河南省洛陽市,洛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