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學生一聽說要寫作文就害怕,教師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文指導。目前作文指導有“作前指導”和“作后指導”兩種主流觀點交鋒。筆者認為,不管哪種形式,都不是命題布置后的完全放手,也不是“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的放任自流,不是想像中的活動參與后自能表達,更不是寫作后的不管不顧。對于學生來說,每一次習作都有所謂的“虛處”——習作過程中的難處與困惑,或者可能出現的弊病。因此,作文指導如何關注習作過程,有的放矢地進行方法指導,真正使教學落到實處?下面,我以一堂作文指導課《班級達人秀》為例,來談談如何提高作文指導的有效性。
關鍵詞:貼近生活;生動具體;閱讀意識
一、 找準“切入口”,讓題材貼近生活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因此作文教學的選材應幫助孩子揭去習作訓練中“偽生活”的面紗,充分挖掘孩子身邊的資源,讓孩子真正地去發現生活,展示生活中的人和物。人教版第十冊第七單元的習作訓練要求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寫出他(她)某一方面的特點。“特點”范圍很廣,要讓學生迅速地捕捉生活中“有特點”的人來寫,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如何使短暫的四十分鐘作文指導起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功效?無意中看到《中國達人秀》的欄目,頓時覺得沖動,“達人”多么富有特征的一個群體。他們帶給人們的不止是視覺上的沖擊,更是心靈上的震撼。何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班級達人秀》為題讓孩子來一次習作訓練,于是,這堂課應靈感而生。課伊始,通過《中國達人秀》中的達人明星驚世駭俗的技藝表演給予孩子視覺的沖擊力。以此作為情感鋪墊,再讓孩子去發現身邊的達人,他們會欣然發現身邊不乏達人的影子,令孩子刮目相看的各門學科的學習達人;課外興趣班里,讓人望塵莫及的唱歌達人、鋼琴達人、籃球達人……課間活動中,令人瞠目結舌的悠悠球達人、魔尺達人、魔方達人……這些達人已是學生們的“心中的明星”,讓這些“達人”成為筆下的人物,大大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表達欲望。
二、 切中“要害點”,使表達生動具體
本次習作中,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寫作水平,發現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對于人物的描寫往往是浮光掠影,不夠細膩。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人物細致地觀察。針對這個弊病,在方法的指導上,力求切中“要害點”,做到有的放矢,行之有效。這堂課旨在培養學生學會捕捉生活中人物的細微、具體典型的鏡頭進行細致地觀察。在課堂上,通過播放校園里悠悠球達人玩悠悠球的錄像后,引導學生說說如果要秀秀這個悠悠球達人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學生認識到可以從悠悠球達人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各方面進行描寫,這樣使學生對觀察人物的方法了然于胸,而后把再出現下面兩段話:
1. 你看,那位同學拿起悠悠球,不停地甩動,動作敏捷,靈活多樣,精彩極了!
2. 你看,那位同學用力地拋出悠悠球,那球垂直而下,他兩手上下翻飛,把繩子折成三折,繞著其中一根繩子轉幾圈,再來回蕩幾下,一招“嬰兒搖籃”呈現眼前。忽地,他把悠悠球往上猛一彈出,一招“登月彈射”令同學們目瞪口呆。
通過這兩段話的比較讓學生明白通過這一系列變幻而又連貫的動作描寫就準確而又生動地把這位悠悠球達人玩球時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這樣的描寫,才能使我們筆下的達人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在引導訓練過程中,巧妙地遞給他們一把刻畫人物的金鑰匙。讓他們在實踐中習得方法,在實踐中檢驗方法,水到渠成,潤物無聲。在這樣有效的指導下,有不少孩子當堂寫出了許多精彩的片段。
三、 巧用“猜人游戲”,培養讀者意識
《新課程標準》提出第三學段的學生應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而現實中的學生常處于“目中無人”的狀態下寫作,嚴重缺乏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欲望。鑒于此,本課巧妙地設計了“你說我猜”的游戲——讓學生根據所寫的片段猜猜所寫的人物,以及評選作文達人的活動。讓學生把讀者放在心上,創造競賽的氛圍,以此激發他們的寫作激情,促使他們用手中的筆來活靈活現地刻畫出自己所欣賞的達人,讓同學一猜就中,贏得更多的“粉絲”,來摘得“作文達人”的桂冠。的確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少學生就能夠摒棄了平時寫作時“千人一面”的毛病,用心細致地刻畫所描寫的人物的特點,使人物個性鮮明,讓同學們準確地猜出所寫的主人公。在這樣的巧妙的設計中,大大增強了學生寫作過程中的讀者意識。
四、 搭建分享舞臺,激發寫作潛能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都需要人去贊賞,去肯定。庫利的“鏡中我”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往往會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作一面鏡子,以此來認識自己。”因此,在講評的這個環節中,我留足時間,以評選“作文達人”為形式為學生搭建分享展示的舞臺。讓學生通過自評——劃出自己最滿意的詞和句子,反復地讀一讀;互評——生生的互相交流,能夠使他們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教師點評——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提出不足,引導學生反復修改。有人說:賞識是滋潤學生心田的甘甜雨露,是照亮學生心房的燦爛陽光。這樣給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去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愉悅,教師加以適當的點撥、開掘,學生的潛能就會像發酵的面粉一樣迅速地膨脹。
總之,我們不能因為要讓學生自由表達,就放棄或者忽視教師對學生的習作指導。任何一項技能的形成都離不開專業的指導,任何一項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方法的引領。因此,如何悉心地進行設計,使每一次的習作指導落到實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個語文老師必須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作者簡介:
曾惠蘭,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