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外教育是介于封閉的校內教育與開放的社會教育之間的過渡與中介,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獲得與校內不同的學習體驗。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就是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而在青少年宮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專注于這兩項能力的提升,不會局限于校內語文教材與課程之內,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
關鍵詞:校外教育;語文素養;閱讀寫作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中小學生課外閑暇時間增多,校外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機會,筆者在青少年宮從教多年,對語文閱讀與寫作方面的有效性教學略有心得體會,在這方面的語文教學方法做了以下幾點分享。
一、 抓住閱讀積累,讓學生樂讀
閱讀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沒有大量的閱讀作為寫作的前提,那么寫作就是“無源之水”,而要讓學生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就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樂于讀書。學生大多缺乏讀書的自覺性,除非閱讀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樂事,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去閱讀。而傳統的校內教學往往沒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在閱讀材料的講解上也缺少讓學生主動思考的時間,學生的閱讀興趣得不到提高。我們提倡個性化閱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扮演引導與答疑解惑的角色,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可以做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教師則負責聽取學生的陳述,并為學生講解閱讀材料的背景幫助學生再次理解,直到學生的閱讀體會接近文章主旨。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與思考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敢于思考,敢于發表意見,教師的理解不能代替學生的理解,教師對文章主旨的講解只是幫助學生思考,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與感受,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創作的意境,讓學生有更好的閱讀體驗,從而愛上閱讀。
二、 發散思維,提高文章立意
在擁有大量的閱讀積累與語言輸入的情況下,寫作練習是最好的輸出端口,不能用閱讀代替思考,學生要通過寫作的練習來找到屬于自己的思想,將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而文章的質量不僅僅是由文字來判斷的,好的文章需要體現作者不同于常人的思考,我們把這叫作立意。沒有高水平的立意,文字再好也只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沒有思想的文章不能稱之為文章。為了讓學生能夠想出更好的立意,我們需要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地思考,想他人所不敢想,言他人之所未言,培養發散思維,很多時候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容易形成思維定式,而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例如,一位老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集市賣傘,小兒子在集市賣布。在晴天時,老婦擔心大兒子的傘賣不出去;在雨天時,老婦擔心小兒子的布賣不出去。為此整天憂心忡忡,而一位智者告訴她晴天小兒子的布好賣,雨天大兒子的傘好賣,老婦終于不再愁眉苦臉,轉而喜笑顏開。這就是一個關于思維方式的故事,在文章中使用逆向思維,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讓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絕。再例如,《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維,作者利用這樣的逆向思維抒發了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感,批判了社會埋沒人才的現實,從而成為千古絕句。
三、 觀察生活,描繪精彩
教師在布置寫作練習時,應當利用學生周圍的人、事、物、景、情來給學生觀察生活的機會,學生在對自己生活的實際進行寫作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將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聞表達出來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樂于觀察,讓他們從生活中取材,描繪和感受自身所處的世界,感受最微妙的情感變化,能夠讓學生成為熱愛生活的人。作文的設置就是要讓受教育者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瑣碎中尋找美,練就火眼金睛。莫泊桑的創作生涯也是從觀察路上行人開始的,達·芬奇則是從不斷畫一顆蛋開始,作文的教學也要從教學生觀察開始。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水果,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的水果有什么樣的特點,吃起來的味道口感又是如何的,最后再就觀察的結果寫一篇文章,將口頭表述的內容轉化為文字。
四、 注重評講,輔以激勵
在校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完成一定量的寫作練習,在練習完成后教師要及時地進行評講,教師可以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將學生寫得好的句子用紅筆畫出來,讓學生將自己被畫出來的句子當堂朗讀,讓其他學生模仿來寫句子,鼓勵學生多使用修辭手法,在平時的練習中將用得好的修辭語句記錄下來,并嘗試再次改進,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造句水平會得到大幅增加。在批改與評講作文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出色表現給予高度的贊揚,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更進一步提高寫作的熱情,讓學生對于自身的點滴進步感到自豪,從而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總之,校外教育語文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興趣,讓語文的學習成為他們喜聞樂見的事,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并能夠培養自身寫作特長。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指路人,教會他們“捕魚”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進步、成功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傅會軍.校外教育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21):53.
[2]馬鴻燕.淺析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融合[J].新課程:中學,2013,(8).
作者簡介:
溫金蓮,福建省邵武市青少年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