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式教學法堅持導入、導讀、導議、導結、導練五個環節的有機統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導學式教學法;高效課堂;自主學習
所謂導學式教學法,就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主體意識和相關的主體能力、主體精神為目標,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專注的學習品質、獨立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達到主體性教育目標及初步的創新學習目標。導學式教學法堅持導入、導讀、導議、導結、導練五個環節的有機統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
一、 導入激趣,引人入勝
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新穎有趣的導入,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形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要想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一種“想知道”的心情,在新課開始的導語中,就要精心設計能吊起學生“胃口”的懸念來。如在學習九年級教材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一課內容時,我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哪三個國家成功發射了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俄羅斯、美國、中國!”學生們響亮的回答聲震耳欲聾。接著,我利用多媒體播放“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升空和成功著落月球的視頻,學生們發出陣陣的驚嘆聲。我接著誘導:“這些成功得益于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些輝煌成就是否說明我國已經是科技強國了?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個尋根問底。”就這樣,我以新穎的開頭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 導讀激情,提高能力
在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中,湛江市倡導的“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第一環節是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要貫徹“先學后教”的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教師要創設積極的自學環境,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自學閱讀,并及時進行反饋評價。為了加強自學閱讀的針對性和計劃性,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好導學案,引導學生充分預習,精讀教材,理解教材,認真完成導學案中的各項內容。在學生自學閱讀時,教師要巡查指導,尤其要多關注和鼓勵學困生。當學生通過自學閱讀、獨立思考而準確地領會和解決了問題時,其心情是輕松的、激動的。長期下去,自學閱讀就會成為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行為,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會不斷提高。
三、 導議激疑,明辨是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教室變成“開放的課堂,自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展開討論,激發學生去質疑、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學習九年級《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這一課時,當我講到“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時,有一位男同學大膽地提出了一個很偏激的問題:“既然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那么,面對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不斷挑釁,為什么中國一忍再忍,不給日本狠狠的軍事打擊,以報十四年抗戰之仇呢?”我首先表揚這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并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經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點撥,同學們終于明白: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由此可見,課堂上大膽的討論質疑,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明辨是非,培養能力,提高政治素質。
四、 導結激活,知識升華
在課堂小結環節,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多樣結課形式,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經常使用的結課形式有:請學生口頭小結歸納本節課內容;要求學生以圖表形式構建知識網絡;讓學生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或啟示;提出一個總結性的問題由學生解答,等等。例如,九年級教材《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一課內容,主要講了四個知識點:文化創新的基本點,創新民族文化的實質,文化創新的重要內容,創新中華文化的重要舉措。學習完這些內容之后,在小結環節,我提問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傳承與創新民族文化?”但學生們的回答很不盡如人意,經過我的提示和點撥之后,學生們恍然大悟,知道這個問題涵蓋了這節課所學的全部知識點。試想,學習完這課內容之后,如果教師不注意引導學生解答這個總結性的問題,那么這節課學生所收獲的知識將是零碎的、缺乏系統性的。可見,通過靈活多樣的歸納總結,有利于激活所學的知識點,達到知識升華的目的。
五、 導練激勵,體驗成功
高效的課堂應有達成度的追求,當堂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的主要方式。通過當堂訓練,化知識為能力,使感性上升為理性,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講完新課內容之后,要指導學生適時、適度地進行練習。練習的設計要注意梯度和難度,要面向全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教師對學生所做的練習要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學生。通過導練激勵,使優秀學生出色發展,中等學生超常發展,學困生自信發展,使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
只要巧用導學式教學法,靈活把握好以上五個環節的導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就會使教學過程得到整合優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升,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鄺麗湛,王衛平,謝紹熺,何亮.思想政治(品德)新課程教學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陳宗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吳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程長春,廣東省湛江市,廣東省遂溪縣港門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