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珠
摘 要:本文在闡述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下課堂有效教學的困境,進而提出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下的有效教學的三點策略:一是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二是重視課堂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發展;三是善用情境教學法,增強教學的生活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有效教學
初中地理課程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為學生設置的一門基礎文化課程,是初中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基本地理技能的一門必修課。通過基本的課程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同樣也滿足了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基本建設的需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和全球觀等。因此,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探索有效的地理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素質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 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理論發源于20世紀初的西方教育科學化運動,是學界對教學是藝術還是科學這一爭論的產物,而有效教學理論的問世直接豐富和發展了教育效能理論。對于有效教學這一概念,一般認為是教師在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實踐后,學生所獲得的學習進展或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的學生的基礎性學習能力、創造性學習能力和發展性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初中地理有效教學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讓不同層次的初中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都能有所成長,能基本掌握地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材知識。在此過程中,不僅學生獲得了知識增長,教師也通過新的教學實踐促進了自身發展。
二、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下課堂有效教學的困境
(一) 教師課堂教學觀念落后
地理新課程標準認為,初中地理教學要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這種基于“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是對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一大沖擊。教師在教學觀念上的轉變是進行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師缺乏與時俱進的時代教學觀,則不能在變化發展的教學改革中取得競爭的勝利。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初中地理教師并沒有擺脫傳統應試教學的束縛,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仍然較為落后。
(二) 教學設計偏離有效教學原則
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由于考試政策的相關影響,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往往與地理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原則不符。例如,教學內容設計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對教學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的設計;教學目標以學習本身為主,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成長目標,這就與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原則相違背,進而影響了課堂有效教學。
(三) 課堂教學方法刻板
課堂教學方法是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其直接影響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主要還是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簡明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極容易忽略學生的能力和情感價值,也極大地阻礙了課堂趣味性,造成課堂氛圍沉重,學生學習效率低。
三、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 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教學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轉變課堂角色,從過去的主導者逐步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讓學生從被動地聽課向主動提問、主動參與課堂知識討論轉變。例如,在學習“世界居民”這一課程時,教師應意識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很多學生已具有海外旅游或游學的經歷,因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討論自己對世界居民的了解與認識,這種基于生活體驗的認知遠遠比教材知識所介紹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接近生活。通過將教學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不僅增強了課堂生生互動,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地位,有助于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二) 重視課堂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發展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應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教學目標的定位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方向,關系到學生是朝應試方向發展或是朝素質成長方向發展,因此教師首先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其次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發現學生認知與教材內容之間的結合點,將教材內容有效轉化為學習內容。初中學生的形象思維明顯強于抽象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教學地圖、統計圖、示意圖等知識的講解,例如在學習“板塊構造”時,教師應抓住地圖表現力強這一特點,增添教材的可讀性與親切感,讓學生在學習正文地理知識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信息面。
(三) 善用情境教學法,增強教學的生活性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背景下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是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教材,回歸生活,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事相結合,創造地理情境,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解“讓我們走進地理”時,可以創設身邊的地理環境和怎樣學習地理的情境,教師提出“地理之謎”,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用日常生活來進行討論,這就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在此情境中提出新的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這一系列的循環學習,學生也在情境中踐行了“怎樣學地理”。再如,在學習等高線地形圖時,書本上雖然有很多平面圖,但這種教材知識直觀而簡單,教師可在學習后讓學生尋找山地、盆地、山脊、山谷等具體地形圖的生活照片,下節課在多媒體上進行分享,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聯系生活,回歸生活的學習機會,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總之,初中地理教師務必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以地理課程標準為指導,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摒棄過分追求知識點記憶和應試的束縛,不斷踐行有利于培養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詠梅.新課程背景下有效初中地理課堂構建的實踐與探索[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28(4):78-82
[2]曹亮亮.探究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5(12):180
[3]徐映映.淺談地理學習動機的激發——對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學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13):228
[4]葉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有效教學方法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229-231
[5]查書平,胡峰訓.在新課程標準下地理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3):24-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