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學生從新聞中對和諧社會是有所了解的,但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并未上升到理性層面。學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因此,立足本土資源“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粵教版;和諧社會;教學設計
一、 教學背景
《共建美好和諧社會》是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二框體的教學內容。本課共分三個部分:一是創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二是著力改善民生;三是促進和諧,人人有責,重在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征及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第一框題“創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第二課時主要解決“著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兩個框題,通過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把握,以貼近生活的“和諧廈門”三站探究(1. 描繪心中美麗廈門圖。2. 共探廈門改善民生路。3. 攜手齊奏和諧廈門譜)教學內容,突出知識的內在邏輯,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材的落腳點。
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諧社會,人人共享;促進和諧,人人有責
難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
設計意圖:本課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促進和諧人人有責。通過“我是廈門人”樹立行動典范,反思自己能為美麗廈門建設做些什么,有助于提高社會責任感。民生問題與生活聯系密切,但學生缺少一定的大局觀,對社會民生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通過對“廈門市政府改善民生”的探究活動,一方面深入理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另一方面提高民主意識。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三、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課前播放視頻《愛會傳遞》
從一個小男孩玩滑板車摔倒被扶起開始,愛與關懷就靜靜地在這條普通的街區傳遞,詮釋了愛循環流動直至改變全世界的和諧的畫面導入和諧社會。
教師設問:視頻中“愛會傳遞”傳遞著一股什么樣的力量?
學生回答:溫馨、互幫互助、和諧……
教師小結: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愛會傳遞》的和諧畫面導入新課,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
【講授新課】
1. 和諧廈門第一站:描繪心中美麗廈門圖
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十個更好》的奮斗目標: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具體而明確地向人民描繪了未來的幸福生活圖景,廈門市根據黨中央的精神啟動了“美麗廈門的戰略規劃(2013-2030)”。
思考:1. 請同學們來描繪你心中的美麗廈門是什么樣的?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描繪接龍”,每人用一句話概括心中美麗廈門的模樣并相互交流)
學生回答:環境優美、干凈整潔、人們和睦相處、團結友愛、社會和諧……
教師小結:每個同學的心中都有一幅美麗廈門圖,為了實現這幅美麗廈門圖,我們廈門市做了哪些努力呢?
設計意圖:從習近平總書記的《十個更好》到“美麗廈門戰略發展規劃”,讓同學們描繪美麗廈門藍圖,為下面的學習內容做鋪墊。
2. 和諧廈門第二站:探廈門和諧發展之路
教師:2016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廈門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廈門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裴金佳同志代表中共廈門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把握新機遇再上新臺階為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而努力奮斗》的報告。今后五年,廈門的戰略核心就是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城市”與剛才同學們描繪的美麗廈門藍圖相契合。
思考:我們廈門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還遇到哪些難題?
學生回答:交通擁堵、房價高漲、醫療問題、入學問題、環境問題、養老問題……
針對以上這些難題請同學們合作探究:廈門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多媒體展示)
請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前搜集的廈門市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教師小結:改善民生,就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
設計意圖:進一步導出廈門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的“五年規劃的奮斗目標”,環環緊扣。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案例,進一步探究廈門市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哪些措施,通過教師的點播,引導學生認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同時也讓學生對民生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入,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3. 和諧廈門第三站:攜手齊奏和諧廈門譜
播放視頻《我是廈門人》
教師:面對今年來全球最強、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閩南的最強臺風“莫蘭蒂”的正面襲擊,全市黨政軍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全省大力支持下,抗御和災后重建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有大愛、有品格、有力量的文明廈門。
我們每個同學都生活在這座美麗的城市,都是“最美廈門人”,和諧廈門的建設,需要每個同學的積極參與。在美麗廈門的建設中,你們能做些什么?請大家嘗試從學校、社區、廈門市三個角度談談如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并交流
教師小結:作為公民應積極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思想上:增強主人翁意識;行動上:通過參與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民間組織和志愿者團體等工作,積極參與城鄉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為和諧村鎮、和諧社區、和諧校園建設出一份力,添一份彩。
設計意圖:從“莫蘭蒂”臺風導出“我是廈門人”。和諧廈門,人人有責,你能為和諧廈門做些什么?(從學校、社區、市區三個角度)啟發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四、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本土資源“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切入口,盡可能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中,理解和掌握知識。不足之處,教師在攜手齊奏和諧廈門譜中加強社會建設的引導略顯倉促,如何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廈門而努力,將和諧理念變為自覺行為還需要引導,并在今后教學中不斷完善。
作者簡介:
蔣藝玲,福建省廈門市,湖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