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禹
摘要:綜合素質評價,包含的很多,其中應包括學生的個人品德發展水平、個人及平均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情況、特長養成與引導、學業負擔狀況等關鍵性指標,其旨在于綜合考查學生最新的發展情況,多方面的去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綜合素質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最終希望達到的就是大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正確地看待周邊的生活,享受學習中的挫折、困難、逆境,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也是我們期望我們的學生能夠達到的狀態。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自主學習
一、引言
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立足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書育人、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緊緊圍繞學生,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的重視,及培養方式的理論體系的形成,也為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提供了依據。
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綜合素質評價,包含的很多,其中大學生的個人品德發展水平、個人及平均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情況、特長養成與引導、學業負擔狀況等關鍵性指標,其旨在于綜合考查學生最新的發展情況,多方面的去關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而一個人是否可以很好的把握自己,道德價值在很大程度上起著影響,高校協同家庭和社會共同去創造和維護德育這道風景,從而形成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機制,促進學生道德素養良性生長。
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就是當代大學生,他們是重要的人才資源。高校,是一個學生向社會跨度的跳板,在這里,她不僅僅只是傳授專業知識,更是教給當代大學生怎么做人。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要具有創新意識。
在當下,大學生有些眼高手低,特別是剛踏出校門的學生,能力有限,但對自己的期待又有些高,就會出現就業難的情況,但是又有好多單位再說,我們招不到人。而學校則應做好教書、實踐、科研、管理、服務育人,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與掌握,拓展;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勇于創新的科學研究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科研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是一種搜集、加工并創造信息的認識活動,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具有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大學老師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堅持圍繞教學搞科研,鼓勵科研反哺教學,積極吸收和引導學生進入科研訓練計劃,充分發揮大學的科研育人作用。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綜合素質的培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而突出強調個人修養、家國情懷。校園文化是高校的一個特色,她對學校具有巨大影響力,可以讓學校煥發出盎然的生機和活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而高校所教授的文化基礎的目標是每位學生都能有寬厚的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這就要求高校,首先立足自身建設,促進內涵發展,高校領導班子的建設與發展是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組織保障;內涵是高校建設者要努力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校園文化的深入與加深校園文化對師生的影響。教師是高校依靠的中堅力量,學生是我們的根本,教師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和條件,而學生就是一所學校的延伸與發展,是一切實現的基礎和成果的展現。要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覺得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生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學生立足快樂學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快樂是一切活動的源泉與動力,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最終希望達到的就是大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正確地看待周邊的生活,享受學習中的挫折、困難、逆境,這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也是我們期望我們的學生能夠達到的狀態。快樂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新知識的加入是一種快樂的添加,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方向。
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根本目的是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的個性化發展。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主體性發展理論和發展性教育評價理論。高校,在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其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去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思維和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是引領者,引導啟發學生,幫助引領學生走向每個人所謂的成功,也就是說,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南針”、“拐杖”,一直都是助“學”,是學生的引導者,指引者,而不是取代學生的學習者。教師作為引導者,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學習,使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接收新資訊的能力不斷提升,讓教學課堂鮮活起來,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動起來。
三、結語
綜合素質評價是高校教育改革與提升的重要路徑,有助于大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對大學生的人才選拔。對高職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研究,促進高校建設與發展、教育目的實現,綜合素質評價是先進的評價理念、政策與制度“落地生根”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