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社會需求的增加,國家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因而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要求高職院校能提供生產和管理的第一線的高層次技術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也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要求,本文以高職物流專業為例,對實訓教學進行研究,對物流教學進行改革,從而提升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使得學生能更好地去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關鍵詞:職業教育;物流專業;實訓教學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是有別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高職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近年來,企業對勞動者的知識水平、實踐技能、職業道德等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企業要求,只會背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生更不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所以必須重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尤其對于物流行業,物流行業本身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行業,物流專業也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如今物流專業教學繼續沿用傳統的單一的理論教學方法或者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各自獨立進行的方法,已經很難實現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另外就高職院校學生自身而言,對比本科院校,學風不夠好、自控能力差,傳統的職業教育由于教學方法的單調,課堂的枯燥、呆板,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更加會減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物流專業的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即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
高職實訓課程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訓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得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同時實訓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成為關系到我國高職教育目標實現和體現高職教育個性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實訓教學的研究和發展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針對物流專業的教學的研究,物流專業實訓教學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實施:
一、 現代化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促進物流專業教學發展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的實踐物質基礎,是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基礎平臺,承載著實踐教學,職業訓導,技能鑒定等功能,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軟件和硬件設備是拓展教學功能的基礎,必須加以充實完善,在采購配置時要考慮設備的先進性、時代性,讓學生接觸最前沿的物流技術,同時要滿足物流專業教學計劃所設定的專業實驗、實訓項目的教學要求,比如現代化立體倉庫、4D仿真軟件。同時也要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高職院校要加強和當地物流企業的合作,為學生甚至老師提供實訓和就業機會。
二、 實訓師資力量的開發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的素質和道德水平直接決定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高職院校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儲備要求,還要求有相應的專業實踐能力。尤其對于物流專業的教師,更是要求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提倡“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建設。所謂“雙師型”教師即要求專業課教師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另一方面要求教師有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和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業的能力和素質。實訓教師必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對學生的實踐無法進行更深層次的指導教學。所以高職院校一方面要招聘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另一方面定期為在校老師提供企業實踐的機會。只有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實踐經驗豐富了,才能夠提高實訓教育的水平。
三、 實訓教學方法要適時改進
實訓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實訓教師要根據實訓內容選擇適當的方法并進行適時改進。物流實訓中的硬件設施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實訓教師在實訓前要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同時要注意的是,在實訓中一定要進行操作示范,操作示范也往往是實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示范操作,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同時也一定程度上規避安全事故。前期的實訓多是以老師設計實訓項目、學生完成的模式為主,但也應逐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學生自己設計實訓項目,自己設計實訓過程,并得出結論進行總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總之,實訓教學成為高職物流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訓教學質量的高低對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物流人才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加強實訓教學的改革,這樣才有助于物流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有助于物流專業課程的改革和物流專業的建設,有助于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玉鳳.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經貿實踐,2012(6):99-101.
[2] 魏俊文.關于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思考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7,7.134,136.
[3] 李建國,張念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區域開放式實訓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0):30-32.
作者簡介:
曾曉晴,江蘇省南通市,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