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更加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以獲取更多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構建綠色課堂教學氛圍,推動學生智商與情商共同發展。鑒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S版開設綠色課堂教學意義,同時提出了開設綠色課堂教學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S版教材;綠色課堂
一、 引言
基于小學語文S版教材內容之下,傳統語文教學模式較為注重理論知識教育,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致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而綠色課堂教學更為注重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性學習思維,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二、 小學語文S版開設綠色課堂的教學意義
(一) 符合我國教育改革需求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要想對學生智力能力開發予以重視,就要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以及諸多情感因素等進行培養。通過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使其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習慣,并促使學生對適合自身學習方式予以感悟,這才是小學語文開設綠色課堂重要意義所在。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開設綠色課堂教學理念要體現對全方面、多領域知識系統的重視程度,在提升學生知識、技能以及情感等認知過程中,推動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二) 開闊學生視野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推行綠色課堂教學能夠使得學生視野得以開闊。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思想性、靈
活性以及人文性的學科,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教學主動性要求有所忽視,使得學生思維固化,以至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將自身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綠色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人文性以及統一性得以一致,充分挖掘學生情感,使學生視野得以開闊,進而帶領學生走進知識殿堂。
三、 小學語文S版開設綠色課堂教學措施
(一) 培養學生品讀能力,發揮主體性作用
小學語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非要將教材名篇做以逐段分析,反而應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學習中形成自我分析意識,促進學生對于文章段落進行自主學習。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對于知識點講解給予了高度重視,而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卻有所忽視,很多教學內容在學生不理解的情況下被要求背誦,致使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當中,真正接觸到佳作品讀的機會極少。其實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品讀能力,并不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親自設置問題,教師應當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對文章佳作認真閱讀,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品讀佳作能力培養。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方式,以充分發揮出學生教育主體性地位,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再處于被動,并提升學生情感的意識。在課堂中,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使得學生融入到課堂生活當中,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通過情境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也能夠提升學習興趣,使其對于知識掌握程度有所提升,同時也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有所提升。
(二) 開展雙邊教學活動
我國新課改中強調了教師要與學生開展雙邊教學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語文課堂上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然后對學生加以引導,使其找到答案。在學生解決問題過程中,如果遇到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線索性信息幫助學生,這樣能夠活躍學生思維,也能夠使學生對于知識點印象進一步加深。但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教育主體地位予以明確,將其當做教學重點,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維持良好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想要讓學生提升學習成績,就要使其開動腦筋、動手、動口,并培養其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家》一課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文章所說的家,并不是學生自身所擁有的家,同時也是中國這一個大家庭。根據《家》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發散式思維,然后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你們怎么樣對待自己的家?應當為家做出哪些貢獻?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使得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所增強,并且通過綠色課堂以及所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家的重要性,將家庭定義進行升華,以此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三)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標準背景下構建綠色課堂教學,教師應當注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將學生當做語文教育的重點對象,發揮其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后設計教學活動方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對其進行準確分析,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展現學生個性化,以便于教師對學生進一步引導。同時,教師要對學生予以極高的關注度,使得教學過程中能夠將教材中知識點合理設置教學問題情境,以便于激發學生思維活躍度,小學生思維還沒有形成固定模式,所以在綠色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其思維能力得以拓展和強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對于答案錯誤的學生教師不應給予評價,而是應當利用答案之中的漏洞,設置出新問題,使得學生開動腦筋去加以解決方案,如果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予以批評,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心理受到一定打擊,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有著不利影響。比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不看課本,并設置問題:如果你是烏鴉,要怎樣喝到瓶子里的水呢?這時學生就會調動積極性,拓展其思維,構思答案。一位同學會回答:將小石子扔進瓶子,就可以喝到水了;另一位同學回答:直接找根吸管就可以喝水。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同時也能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有所提升,從而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S版課堂教學當中,積極構建綠色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強化其自主學習能力,并拓展其思維空間。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教育主體地位,并將其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得學生在綠色環境下學習,以體會到學習樂趣,從而提升學習成績以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辛妍.讓語文課堂搖曳生命之綠色——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7):83-84.
[2] 張宏勇.關于小學語文S版綠色課堂的教學研究[J].中外交流,2016(27).
[3] 李春南,李秀英.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綠色教育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2.
作者簡介:
宋旭紅,四川省簡陽市,蘆葭鎮英明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