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時期,自學能力對學生的整體發展十分重要。鑒于我國學生自學能力較低的現狀,本文簡要分析了自學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自學能力培養的可行方案。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學能力;培養
小學一二年級是學生開啟正規知識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承接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的小學生還具備很大程度幼兒時期的特性,但是一二年級的學習是將來學生學習發展的基礎,在這一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和培養的學習能力都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影響。因此,從一二年級開始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對當前階段的學習大有裨益,也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大幫助。
一、 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性
自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自己對教材進行學習,初步掌握部分知識。自學能力是學生學習生涯中必備的技能,不僅僅有益于學生的學習,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大幫助。然而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學生的自學能力較差,學生掌握知識完全依靠教師的灌輸。在進入大學后,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很大轉變,學生自學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的缺乏導致其學習效果明顯下降。因此,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未來學習和工作的關鍵。
另外,自學能力不僅能夠應用于學習,還能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日常生活中隨時都需要人們進行自我提升,例如掌握先進的科技知識、操作新型設備等。倘若人們缺乏自學能力,任何新鮮事物的接受、掌握都需他人的教授,那么人們更難以提高生活品質。因此,從學習的起始階段就進行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能夠為學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奠定基礎。
二、 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案
1. 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科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自學最好的引導者。一二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正處于好奇心強、愛玩鬧的階段,如果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那么學生就會自動進行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因此,開發教材的有趣內容、創新教學方式、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等都是教師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可靠方案。首先,知識教學以教材為依托,教師對教材興趣內容的開發直接決定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其次,教師的教學方式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欲望;最后整體的課堂氛圍決定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材中長度單位的學習中,教師一般都會留給學生動手測量的時間,但都是在教師的指示下完成的,這無法完全激發學生對測量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任務安排的測量范圍后留給學生更多的測量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測量身邊的物體。這既可以活躍課堂的氛圍,又能夠對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行鞏固。
2.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受傳統教育影響,我國師生關系向來身份分明,教師對于學生而言是規則的制定者和行為的規范者。尤其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師生之間的距離是遙遠不可觸及的,除非是天生性格十分活潑的小學生,一般的孩子對老師都存有一種敬畏心理,面對老師時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這種疏遠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十分不利,學生只會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解的部分知識,需要課下完成的自學部分則效果不佳。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學與課堂學習的同等地位,教師需要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朋友的身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轉換知識灌輸者的角色,還學習的主動權于學生,時刻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更加柔和,課前表明自己是同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發言機會并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并多使用積極性語言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在適合自學的部分引導學生自己學習等。
3. 打造競爭性班級文化
爭強好勝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一二年級這個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尚處于喜愛游戲、樂于競爭的階段。小學生會因為自己的任務得分低于他人而更加努力地進行下一個任務,也會為了維持自身排名靠前的地位而更加努力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在日常的教學中營造一種競爭性的課堂氛圍甚至是班級文化,以此來激勵學生爭先恐后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性格以及實際情況對小學生進行分組,根據課堂發言的情況公平的為每一小組計分,定期對小組得分情況進行公布、表彰和鼓勵,新學期開始之前對上學期的小組得分情況進行匯總和獎勵。這一套分組激勵辦法能夠使得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課堂發言,從而便于教師進行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4. 預留充足的自學時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都需要教師進行督促,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需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自學時間和空間。一二年級的學生自制力較差,且家長的監督力度不同,這導致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課下自學任務完成效果差異較大。因此,教師在進行自學能力培養時應該確保學生擁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以及進行充分的自學實踐。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自學的重要過程,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進行了自學,并能夠初步掌握基礎知識。因此,教師應該著重強調預習新課的重要性,同時在課堂上為學生預留充足的預習時間,并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抽查。學生預習自學需要較多的時間投入才能保證自學質量,因此在課后作業的布置方面,教師應考慮到這一客觀事實,布置少量機械性作業,增加預習等自學內容的作業時間安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以及作業安排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能夠保證當前階段的學習質量,更是為將來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也是提升學生生活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自學能力培養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王立斌.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6,(22):216.[2017-08-09].
[2]丁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37.[2017-08-09].
作者簡介:
楊惠玲,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