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曼
摘 要:音樂教學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那么,怎樣才能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愉悅的生態環境,讓音樂課堂成為美的教育呢?我們可以將音樂融入自然,創造美的情境,釋放學生的天性,激發學習欲望,使他們從被動學習的狀態轉化為“我要學,因為我快樂”“我要學,因為我喜歡”的主動狀態,使音樂課堂真正回歸一種自然健康、生動活潑的氛圍。
關鍵詞:美育;音樂教學;生態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1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98
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的課堂,應該是“綠色生態的課堂”。其活動主體和展示主題應該是學生,教師的活動應該是退到“后臺”去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還給學生一片自由想象的天空。
一、創造美感,激情引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它是最好的教師,而興趣與音樂審美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只有在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才能激發內心的學習興趣。
(一)讓“興趣”帶路
當今的學生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二是愛唱流行歌曲而不愛唱課本中的必唱歌曲,這些問題難免令音樂教師們感到尷尬和頭疼。怎樣才能讓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呢?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教學過程要有生活氣息,與學生的興趣、知識經驗相吻合。“讓音樂課堂游戲化”是我一直遵循的課堂規則。為避免反復學唱的枯燥,我在音樂教學中經常采用回聲游戲、接龍游戲、我愛記歌詞等形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與“審美”同行
在反復練歌中,往往會出現學生不愿意唱的情況,那么就要利用故事、音、畫等來分析歌曲內涵激發積極性。如歌曲《陽關三疊》,是一首古代詩詞改編的琴歌,節奏舒緩,旋律抒情,很難調動學生的情緒,因此,我首先利用“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導入,同時配以古琴曲《流水》音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從而過渡到琴歌學唱。在情緒處理時,我出示幾組好朋友離別的畫面或者視頻,引導學生用激動地情緒唱出“遄行,遄行,長途越渡關津”這樣的大跳音程。優美的律動、愉快的感受讓學生得到音樂的享受,流淌著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二、融入自然,感受情境
《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課堂要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又提出了新的名詞“情境教學”。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創造一種能激發學習興趣的場景。
(一)打開心靈的“窗戶”
音樂教學不只是拘泥于室內的學習,更應當讓學生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感受音樂的存在。比如歌曲《郊游》,在學唱這首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課外郊游,看著歡快流淌的小溪,聽著沙沙作響的樹葉聲,聆聽鳥兒放聲歌唱。在大自然的美妙樂曲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就能隨著這美妙的自然音響放聲歌唱,歡快的音樂情緒就自然的流淌出來,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存在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二)尋找生活的“節奏”
音樂中許多節奏與生活息息相關,如:四分音符X X 可以是“走”的節奏、八分音符 XX XX是“跑”的節奏,讓學生模仿老爺爺走路則是體會二分音符X-X-的節奏。而前十六后八分節奏XX X,則可以仿母雞下蛋后“咯咯噠”的叫聲。再比如切分節奏“X. X”,更是可以抓住學生的形象思維,先用一個小皮球在地上有規律地拍打,感受X X 均勻的拍球節奏。再用力拍一下,當球第二次落地彈回來的時候,馬上接住皮球,讓學生仔細體會、體驗教師拍球和接球的動作,引導學生總結時值長短的不同,再引入到切分節奏教學中。學生只要從熟悉的生態環境中找到節奏,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節奏概念,就能夠和諧、準確地把握節奏。
三、釋放天性,激發欲望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作為教師,我們不應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太多的附加給學生,而是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讓學生有自我展示的空間、想象與創作的空間及評論空間。
(一)“小卡片”的奇妙
生態的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積極主動的課堂。有時候教師一個小小的贊賞和鼓勵能夠創造奇跡。當課堂中出現了不和諧的音符的時候,教師拿出一張漂亮的小卡片,在上面寫上幾句激勵的語言,也許會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如XX同學是個繪畫天才,而對唱歌不感興趣,我送他一張卡片寫著:你試著張大嘴巴微笑著唱歌,會發現它和你的雙手一樣的能干。而對于大聲喊唱的學生,可以這樣寫:如果你在大聲歌唱的同時,投入你的感情,你的聲音會更美妙。小卡片的鼓勵使我的課堂充滿了溫馨、和諧的氛圍。
(二)“小獎品”的驚喜
隨著學生生活閱歷不斷豐富,自我學習意識的增強,教師獎勵學生的方式也不斷改變。如果學生的“小獎品”越來越少了,這難免會讓有的學生感到失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或小小的鼓勵一下,或許給學生帶來的是內心深處的溫暖。而在獎品熱情的刺激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增強,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一顆五角星或一面小紅旗,這樣會讓學生覺得我們很賞識我的能力,長此以往又怎么會不喜歡音樂課呢?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樸實的生態音樂課堂,沒有刻意的“作秀”,沒有華麗的言辭,它卻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讓“真實、質樸”的原生態風格回歸課堂,讓音樂課堂充滿自然美,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 約翰·懷特.再論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7.
[4] 唐軍琳.談音樂教學中的興趣激發與培養[J].藝術教育,200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