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華??
摘要: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較高體現,對推進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能,起到顯著的積極功效。當前要改變初中生數學問題意識能動性較差,不愿思維、不愿探析的現狀,需要教師予以有效的培養和激發。數學問題意識強弱,一定程度反映學生主體數學學習能力素養的高度。本文作者緊扣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這一主題,對如何運用有效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做了簡要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
引導學生由所學所知所探,產生形成新的“問題”,是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肩負的重要責任之一。“為什么”、“怎么辦”,是學生主體數學問題意識的生動體現。問題是學科教學中最為稀有的寶貴財富。讓學生真正走進課堂,融入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是數學學科高效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教育學指出,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較高體現,對推進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能起到顯著的積極功效。數學學科作為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基礎性知識學科,更需要學習探求者的能動思維和積極探析。而這一愿景的達成必須建立在學生良好問題意識的基礎之上。
一、 實施情境激勵法,催生學生能動問題意識
情感是學生能動學習實踐的“永動力”,也是學生深入探析的“助動力”。筆者發現,有不少初中生之所以缺乏能動數學問題意識,原因在于缺乏融洽的教學環境,缺少內在的能動情感。教育實踐學認為,任何實踐活動,都必須借助積極的外在氛圍和良好的內在情感。加之數學問題意識的產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動,而是需要初中生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研析。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遵循學生情感發展規律和認知內在特性,利用情感的激勵作用、觸動功效,設置良好的數學學習情境,引導初中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形成“為什么”的數學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參與到新知教學活動之中。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一節課教學中,由于相似三角形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學習理解具有一定困難,影響和削弱了初中生學習情感。為引發初中生能動產生問題意識的潛能,教師利用投影儀和教學軟件,向初中生展示出一幅某一學校數學學習興趣小組在開外探究活動時的場景,并向學生提出“該數學學習小組成員測得某同學的影子長度后,就迅速計算出了該學校旗桿的長度”的內容。此時,初中生面對生動、形象的教學畫面,內心產生認同感,行動上表現出積極的行為。
二、 實施認知質疑法,激發學生數學問題意識
帶著問題,帶著不解,進入學習活動,更容易促使學生主體問題意識的產生。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質疑的狀態下,其認知的深度和探析程度是平常學習狀態下的2~3倍。筆者發現,有很多學生保持積極的數學問題意識,都是由于對所學所獲的知識要義和解題技能產生“不信任”“不理解”,帶著一種質疑的態度而出現的,這在一定程度能夠推動學生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析數學知識點和問題案例。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將認知質疑作為激發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有效手段,在引導初中生認知探索數學內容中,形成與所學所知相沖突的觀點,從而推動初中生在質疑狀態下形成新的思想和想法。如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中,教師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行導入,學生在復習鞏固進程中由全等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相等,想當然的認為相似三角形的三邊之間必然也相等。教師針對學生的此種認知予以否定。此時部分初中生內心產生“為什么兩個三角形全等,則他們的三邊就對應相等,而兩個三角形相似,它們的三邊就不一定相等呢?”質疑,教師這時因勢利導,針對初中生產生的錯誤問題意識,引導它們進入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新知教學環節。
三、 實施問題引導法,引發學生數學問題意識
通過問題引出問題,是數學學科問題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引發學生深思熟慮的一個重要階梯。教師要發揮數學問題的發散特性和延伸特點,在學生學習認知、解答研習的基礎上,結合所設置的數學問題,向學生提出新的解題要求,促使初中生形成新的問題意識,進行新的思維活動。如“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問題課講解中,教師在講解“如圖,AB為⊙O的直徑,C為⊙O上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AD交⊙O于點E。求證:AC平分∠DAB”案例時,初中生通過數學問題探究分析活動以及教師科學指導,得到其解題思路為:“連接OC,由CD為⊙O的切線,根據切線的性質得到OC垂直于CD,由AD垂直于CD,可得出OC平行于AD,根據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可得出∠1=∠2,再由OA=OC,利用等邊對等角得到∠2=∠3,等量代換可得出∠1=∠3,即AC為角平分線”。這時有部分初中生根據問題條件內容,產生了“假如這條直線與圓的關系發生變化,這一條件能不能成立呢?”的問題意識,此時,教師針對初中生的這一疑問,進行思考研習,進一步提高了直線與圓的關系內容的研究分析。
總之,培養數學問題意識,是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高效組織教學活動,引導推動學生思考研習,能動形成問題意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黎良枝.運用“任務綜合”模式組織課程內容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龔元海.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學生數學學習意識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曲元海.中學生常用統計量理解水平的調查及教學實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4]孫嵐.初中生數學學習情感的現狀調查與思考[D].揚州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曹愛華,江蘇省南通市,海門開發區中學。endprint